據島內多家媒體報道,中國大陸最新一代大型海警艦艇“海警2307三門艦”近日首次現身于臺海南端淺灘海域,距離澎湖列島七美嶼僅約43海里。
該行動不僅是中國海警首次在如此靠近澎湖的海域展開執法巡航,也被認為是一次具有高度軍事信號的“壓力測試”。
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執行巡航任務的“海警2307三門艦”是一艘采用054A型導彈護衛艦船體設計的大型海警執法艦。與傳統中小型海警艇相比,該艦擁有更強的航程、更高的耐海性和更完善的裝備系統,具備持續遠海作業、復雜海況條件下執法以及在對峙環境中長時間保持在場的能力。
要知道,054A型導彈護衛艦是中國海軍近年來的重要水面戰力平臺,將其船體設計用在海警艦艇上,意味著新一代中國海警艦不僅具備強大自持力,還在指控系統、雷達性能與動力系統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
而這些原本用于軍艦的技術,在轉化為海警艦后,帶來的并不僅僅是“威懾”作用,更是實質上的執法能力躍升,特別是在夜間或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持續任務能力,遠超島內海巡部門現有主力船只。
換句話說,如今的海警艦,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輕巡邏、重表態”的角色,而是實打實的海上執法多面手,三門艦的出現,或許標志著大陸在海警系統內部,也在強化對戰略海域的“準軍事化管理”。
而此次任務的關鍵點,不僅在于“艦體新”,更在于“海域深”,三門艦此次抵達的海域,位于臺灣海峽南端的淺灘區域,接近七美嶼,這片海域是澎湖漁船及補給船進入馬公港的傳統通道,簡單來說,這里并非國際航運樞紐海域,而是更具“區域敏感性”的島內近海。
此舉立刻在島內引發強烈關注,一些臺灣海事觀察人士表示,過去中國大陸的海警執法行動多集中于金門、馬祖附近或海峽中線西側,真正深入澎湖以東,還是第一次,島內有媒體更直言,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接近,甚至可能是大陸方面對臺海執法尺度的一次系統性測試。
對此不少臺媒聲稱,三門艦接近澎湖淺灘,很可能是在演練封鎖馬公港外通道,測試海峽南口的應急反應能力。
過去兩年中,大陸曾多次在臺島周邊進行軍事演訓,特別是在解放軍海空軍協同行動中,“圍島式演練”已逐步常態化,而此次由海警系統獨立執行的深入巡查行動,似乎為“非軍事手段控制關鍵海域”提供了新的操作思路。
也正因如此,島內有專家擔心,未來一旦兩岸局勢突變,大陸或將以海警艦艇為主,快速封鎖馬公港、蘇澳港等島內戰略節點,通過非戰爭方式實現海域交通管控,這種設想未必遙遠,尤其是在海警系統已明確肩負“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職責背景下。
而從戰術上看,三門艦這一類大型海警艦若在海峽南北兩端常態巡航,將有效壓縮臺灣方面的反應時間,使其在遇突發事件時難以及時部署力量,畢竟臺灣“海巡署”雖有一定數量艦艇,但整體噸位、續航力與裝備水平普遍落后,若與三門艦同場對峙,恐將處于不利地位。
這種不對稱態勢,正是大陸方面所追求的“非對稱執法優先權”,通過具備高性能的執法艦艇提前“在場”,強化對相關海域的掌控感,使對方在戰術判斷和輿論引導上陷入被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與媒體層面的高度緊張相比,一些澎湖漁民卻有著更加平靜的反應,據島內部分漁會組織透露,此次三門艦的巡航行動雖引發漁民關注,但并未造成明顯干擾,多數漁船按既定航線作業,沒有被攔查或驅離。
這也說明,在島內民眾眼中,大陸海警“接近但未沖突”的執法行為,已經是見怪不怪了,這種潛移默化地常態化或許比熱武器對峙更加有效,你們認為呢?
信息來源:
聯合早報:《大陸海警船現身東沙海域 臺海巡:不排除測試海上部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臺媒:2艘大陸海警船現身東沙島附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