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異常火爆的短劇,正在被興起的團播所取代。根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顯示,作為一種新興的直播方式,團播,正在取代短劇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對此,《中國青年報》進行了分析,分析指出,相對于短劇,觀眾對于團播的掌控力與參與感,以及團播的去中心化的模式,最終導致了團播的火爆。
據報道,團播,成為直播行業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預計整體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頭部公會一場團播PK賽的營收流水可達1000萬元以上,部分主播單場收入超百萬,某平臺每日有15000個團同時直播,競爭激烈。作為團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團播運鏡師的火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點。據《封面新聞》報道顯示,“招聘軟件上,一般有團播經驗的運鏡師底薪都在8000左右,北京、石家莊、佛山等地開出了月薪2萬的工資。”
所謂的團播,其實是由多名主播共同參與,通常由4-8人一起進行才藝表演,并配有控場主持人。2022年“團播”興起之初,場景設置大多還只是純色背景、固定燈光和單一機位。2023年伴隨專業偶像入場實現復興,并融入秀粉打投、飯圈經濟等元素。團播常配備主持人控場,兼具綜藝化互動效果,部分頭部主播單晚收入可達百萬量級。此外,中老年群體也逐步參與團播,形成獨特的虛擬社區及消費模式。
隨著團播的持續火爆,特別是其與流量、商業等元素結合的逐漸緊密,未來的團播或許還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那么,團播這樣一個誕生于2022年,并且看上去并不太高大上的存在,緣何會成為直播行業的一匹黑馬呢?
團播,迎合了觀眾的新需求
以往的直播,同樣是主播播什么,觀眾就看什么,參與感并不強。隨著團播的興起,特別是隨著觀眾在團播當中的決定權越來越大,他們不再是一個局外人,而是成為了類似于短劇導演的角色,對于團播當中哪一位成員出場,有著決定權。這恰恰適應了觀眾想要參與到直播當中,并且用自身的喜好來影響直播進程的新需求。
這不僅讓我們想起了以往的電視選秀畫面。以往的電視選秀之所以會如此火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觀眾的參與度高,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決定著選手的走向。不過,同以往的電視選秀的明星打造的方式,團播的素人人設更加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進一步提升觀眾的參與感。
對于越來越講究情緒價值的當下,團播這樣一種方式,無疑成為了人們最不可多得的新選擇。數據顯示,2025年,88.2%的年輕人通過消費緩解壓力,情緒消費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萬億元。無疑,團播正是這樣一種情緒價值帶動消費增長的最為直接的體現。
除了情緒價值之外,團播本身所涵蓋的顏值經濟、社交屬性,同樣與時下較為流行的消費新需求有著很大的聯系。比如,前SNH48成員李慧、TANGRAM成員貝汯璘等多位前愛豆紛紛入局團播。可以說,團播對于觀眾新需求的迎合,同樣讓它與觀眾形成了一種同頻共振的良性關系。
團播,激活了新商業模式
團播之所以會如此火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較為出色的撈金能力。以頭部公司SK(帥庫網絡)為例,在剛結束的5月公會賽中,冠軍卡卡和亞軍萱萱分別獲贈價值450.6萬元、447.7萬元的虛擬禮物,再疊加其余幾十位主播,一場團播就輕松創收一千多萬元。
據Tech星球報道顯示,某傳媒公司里能達到月入十萬收入水平的主播非常多,現在就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團播算是普通人能夠到的一個“年入百萬”的高薪職業。團播如此出色的撈金能力,最為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激活了新商業模式。
首先,團播激活了直播以往以打賞、送禮物為代表的傳統商業模式。以往的個人直播,觀眾面對的是個人,參與感不強,對于主播的打賞、送禮物還僅僅只是停留在對于個人的喜好上,缺乏競爭的迫切感。當團播開始火爆,觀眾的參與感變強,他們可以通過自身對于一個團里的某一個成員與其他成員的比較和競爭來決定誰上誰下,最終讓直播的傳統商業模式得到了激活。
其次,團播找到了更多的品牌商業化的價值所在。例如,無憂傳媒旗下的男團“宇宙009”的主頁有一項行程是“麻辣王子官方直播間商務活動”。除此之外,包括半天妖、綠源、安慕希、五菱宏光等品牌也都曾和無憂傳媒旗下的團播業務有過合作。之所以會如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團播本身的參與感以及與觀眾的天然的親和感,最終讓更多的品牌看到了它本身不俗的帶貨能力。
再次,團播迎合了Z世代用戶的消費新動向。與傳統直播偏向男性觀眾、以打賞驅動為核心的模式不同,團播的觀眾結構正明顯向年輕女性,尤其是Z世代用戶傾斜。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團播的付費主力已轉變為18-23歲女性(占比75.25%)。比如,SK江浙粵005女團的打賞中,95.3%來自女性用戶,她們通過“養成年下男友”人設獲得情感投射;OST旗下團播設計“CP亂燉”劇本,激發粉絲“磕糖”消費,單月流水達6000萬。
這類觀眾具有更高的內容審美與選擇標準,更關注CP感、人設完成度與整體氛圍帶來的沉浸體驗。以女團直播為代表的團播形式,也正在改變過去男性消費主導的直播格局。帥庫網絡在其面向素人女孩的招新介紹中明確指出,“80%是女粉,走的是飯圈經濟路線”,直接點名直播間的女性向定位。
結語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7月中旬,國內直播相關現存企業量達256.96萬家,超八成相關現存企業成立于近3年。從注冊量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注冊量達55.8萬家,同比增長28.47%。從一夜創收1000萬元的線上直播,再到月入2萬的團播運鏡師,以及堪比小型演唱會的線下公演,我們都可以看出團播的火爆。可以說,團播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新寵一點都不夸張。對于團播來講,如何借助這潑天的“富貴”,并且真正良性地發展,或許是每一個行業參與者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