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音樂團隊合照。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18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林冬雯 實習生 黃子欣)“山海在此相擁,深圳讓生活自由奔放……”7月初,由荷蘭“深二代”柯桑德邀請外國音樂人制作的《Shenzhen Song》在B站、QQ音樂等平臺上線后迅速引發關注,目前播放量已突破100萬。這首獻給深圳的歌背后有著怎樣的創作故事?記者專訪歌曲制作人Itunu Joe,這位來自尼日利亞的音樂人分享了他對深圳的理解,以及在跨國協作過程中的動人創作瞬間。
隔空接活
非洲團隊為深圳“云寫歌”
在遙遠的非洲大陸,尼日利亞音樂團隊The Epoch House Choir用他們的才華連接世界各地。團隊成員各有所長,匯聚作詞人、編曲家、聲樂家等角色,團隊負責人Itunu Joe是一位集創意總監、制作人、詞曲作者、編曲家和音頻工程師于一身的全能音樂人。自2019年以來,他們完成了超過4000個項目,合作版圖覆蓋全球約50個國家和地區,在跨文化創作的實踐中積累了深厚經驗。
當為深圳創作主題曲的機會接踵而至時,這個從未踏足過深圳的團隊,開始通過網絡搜尋這座城市的視頻、圖片,再結合柯桑德提供的信息提示,一步步搭建歌曲框架。“說實話,我覺得中國人仿佛生活在未來,而我們其他人還停留在現在。”Itunu Joe在瀏覽了大量深圳美景視頻后由衷感慨:“深圳實在太驚艷了!”
通過柯桑德的描述,Itunu Joe更深入地了解到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這里活力四射,現代化程度極高,千園環繞,堪稱‘中國硅谷’。深圳還有一道最有名的菜叫椰子雞。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嘗嘗了。”Itunu Joe補充道:“在我的國家也有中餐館,我喜歡吃中餐。”
沒來過深圳
他們把城市故事編進音樂
創作過程中,團隊面臨著文化差異的挑戰。“我們當時的目標非常清晰,就是要打造出富有律動感、充滿活力的音樂。深圳本身就是一座活力之城,所以我們在保持曲調簡潔的基礎上,再巧妙地注入幾分靈動氣質。”Itunu Joe解釋:“這次的作品里沒有融入任何尼日利亞元素,但我們確實在努力探索跨文化的融合創作。”
他們從深圳的城市描述中精準提煉出“高科技”“機器人”“無人機”等關鍵詞,將其融入歌詞之中。作品上線后,中國聽眾的熱烈反饋遠超他們的預期,“我們還為中國的其他機構創作了一些歌曲。真的很感激這些作品可以獲得曝光。這段經歷讓我們接觸到了全新的文化,這真是太棒了。”Itunu Joe說道。
Itunu Joe透露:“未來,我們計劃在與中國合作的歌曲中融入尼日利亞音樂元素,希望這能進一步促進尼日利亞與中國的跨文化交流。”對此,他滿懷期待:“希望全世界都能看到多樣性的美好,樂于擁抱合作,就像中國人民歡迎我們并喜愛我們的音樂一樣。”
獻給特區的發展贊歌
樂評人周宣綺:這首充滿活力的城市頌歌以明快的旋律線條和具象化的城市敘事,生動詮釋了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發展史詩。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編曲中極具沖擊力的鼓組設計,其富有穿透力的節奏律動恰似深圳改革開放堅定有力的時代之音。雖然鼓點編排存在重復性傾向,但這種極具標識性的節奏處理,或許正是創作者對深圳“永不停歇”城市精神的一種音樂化隱喻。
文旅專家劉照慧:《Shenzhen Song》整體旋律動感活力,與深圳的城市節奏高度契合,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音樂傳播為城市品牌傳播提供了新思路,這種跨國界合作,以國際化視角講述深圳故事、塑造城市品牌,同樣能打造獨特的傳播亮點,講好深圳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