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往俄羅斯送了1200多萬發炮彈,特朗普直接下禁令,不讓中國繼續買俄羅斯石油,中國那邊早就有話說,不會輕易讓步。說白了,這不是單純的軍火交易,而是牽扯到全球能源和地緣政治的大棋局。
先說朝鮮那批炮彈。韓國國防情報局的報告顯示,從2023年10月開始,朝鮮通過鐵路和海運往俄羅斯運了大約2.8萬個集裝箱,里面裝的主要是152毫米口徑的炮彈,總量超過1200萬發。這些炮彈直接用在烏克蘭前線,烏克蘭總參謀部的數據表明,過去三個月,烏軍傷亡中60%都和這些彈藥有關。
朝鮮不光送炮彈,還承諾提供彈道導彈和工程兵,甚至可能派部隊支援。俄羅斯的火力密度因此大幅提升,東部戰線推進速度加快。韓國情報估算,這批貨相當于俄羅斯用彈量的40%,幫俄羅斯填補了庫存缺口。俄羅斯本來就靠大量炮擊壓制烏軍,現在有了朝鮮的補給,攻勢更猛了。這不是小打小鬧,朝鮮和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已經升級到戰略層面,聯合國安理會都關注了,但制裁效果有限。
特朗普一看這情況,坐不住了。7月14日,他在白宮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直接拋出重磅措施:如果50天內俄烏沒達成停火,美國就對俄羅斯產品征收100%關稅,還對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搞次級關稅,稅率可能高達500%。這禁令的核心就是不許中國繼續買俄羅斯油,因為中國是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2024年的海關數據,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1.0847億噸石油,占中國總進口的19%。
印度也買了9000萬噸,占它進口的36%。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俄羅斯靠賣油養軍火,只要切斷這個資金鏈,俄羅斯就扛不住了。白宮官員直言,這措施就是要結束中印的好日子。國會現在審議的《2025年制裁俄羅斯法案》明確寫了,對買俄油的國家征收不低于500%的懲罰性關稅。這不是空話,特朗普已經表示認真研究這個法案,本來他覺得太狠,現在改口說要仔細看。
中國這邊呢,早就有言在先,不會因為外部壓力改變中俄經貿合作。7月13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剛從朝鮮回來,就飛北京見中國外長王毅。兩人會談時強調,中俄關系是最穩定、最成熟的大國關系。中國商務部回應特朗普的禁令時,說中俄正常貿易合法合規,不容指責,還加了一句,關稅戰沒有贏家。
中國不會選邊站隊,堅持中立,但這份中立被西方解讀為偏向俄羅斯。中國能源進口已經多元化,不完全依賴俄羅斯,但俄羅斯油價便宜,質量穩定,對中國經濟有實惠。中方代表也表態,要深化對俄羅斯的支持。這回應很冷靜,但底氣足,因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不可替代。如果美國真對華征收高關稅,最后傷的可能是美國自己的產業鏈。
烏克蘭也沒閑著。7月8日,澤連斯基簽署法令,制裁了5家中國企業,包括寧波一家機械廠和深圳一家芯片公司,措施包括凍結資產、吊銷執照、禁止技術合作,為期10年。理由是這些企業在俄烏沖突期間和俄羅斯保持貿易往來,損害烏克蘭利益。這名單背后,是烏克蘭對中國立場的 偏見,試圖逼中國選邊。
烏克蘭情報顯示,這些中國公司提供的部件用在俄羅斯無人機和導彈上。中國商務部回應說,中俄貿易正當,不接受指責。這事兒加劇了中烏外交緊張,但對中國影響有限,因為這些企業主要對俄出口,不是核心產業。
普京的反應更硬氣。他和特朗普通話時,直接警告:在未來60天內,俄羅斯會在烏克蘭東部發動新一輪攻勢,目標是完全占領蘇梅、波克羅夫斯克和第聶伯羅這些地區。俄羅斯已經在蘇梅方向推進到皮薩列夫卡樞紐,中部集群在波克羅夫斯克包抄,第聶伯羅形成倒三角陣型壓縮烏軍陣地。
7月15日的戰報顯示,俄羅斯在過去一個月推進了429平方公里,平均每天14到15平方公里。這攻勢靠的就是朝鮮的彈藥補給。普京的底氣來自俄羅斯經濟沒崩,盡管西方制裁,但賣油給中國和印度讓俄羅斯賺了不少。俄羅斯控制了烏克蘭近20%的領土,傷亡高達100萬,但還在招兵,目標是年底前再添10萬部隊。
美歐這時候加快了對烏克蘭的軍援。特朗普宣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由歐洲國家買單。德國、挪威、荷蘭都加入計劃,美國陸軍把愛國者導彈的年采購量從3376枚增到13773枚,增長了4倍。
烏克蘭用這些武器攔截俄羅斯導彈,但前線壓力大,俄羅斯的夏季攻勢可能是整個戰爭最致命的階段。烏克蘭人口流失嚴重,80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600多萬逃到國外。澤連斯基呼吁西方別拖延援助,但美國內部對援烏有分歧,特朗普本來對烏克蘭冷淡,現在轉向可能是因為普京不給面子。
這事兒的影響不止俄烏戰場。全球油價已經波動,布倫特原油7月15日跌了近1%,因為特朗普的50天期限緩解了短期供應擔憂,但長期看,如果次級關稅真落地,油價可能漲30-50美分每加侖,美國通脹升0.6%。
中國和印度不會輕易放棄俄羅斯油,中國能用本幣結算,繞過美元體系。印度靠俄羅斯油維持經濟增長,拒絕西方壓力。土耳其也買了不少俄羅斯能源,不會輕易讓步。俄羅斯的影子艦隊繞過制裁,繼續出口,但500%關稅會讓買家成本暴增。俄羅斯經濟2025年增長預計2.5%,但如果油出口減半,GDP可能縮水5-8%。
中國立場很清晰,不輸出武器,不參與對抗,推動和平解決。但西方把這解讀為不支持烏克蘭。中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出俄烏和平倡議,強調談判,但俄羅斯目標不變,遺憾沒早點動手。
特朗普的禁令加劇了全球博弈,美國想用經濟手段切斷中俄聯系,但中國能源進口渠道多,在世貿組織有發言權。烏克蘭制裁中國企業只會讓外交更僵,對和平沒幫助。俄羅斯的攻勢繼續,烏克蘭抵抗,美歐援手,這場沖突從區域變成全球行動。
說到底,這不是誰贏誰輸那么簡單。朝鮮炮彈讓俄羅斯火力猛增,特朗普禁令瞄準中國買油,中國回應奉陪到底。全球格局在變,美國想遏制俄羅斯和中國,但關稅戰雙刃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俄羅斯靠盟友撐腰,烏克蘭靠西方援助苦撐。中國堅持合作穩定,這大國姿態接地氣,不選邊不添亂。局勢動蕩,但和平總得靠談判,關稅和炮彈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