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2100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老司機的里有好幾位身價9位數(shù)的會員,8位數(shù)可能是大多數(shù),與這些超高凈值人群交流多了,我發(fā)現(xiàn)一些普遍性的規(guī)律,分享給大家。
第一,有錢人都不傻。我們常聽到一個詞叫“人傻錢多”,仿佛有錢人經(jīng)常干傻事,比如現(xiàn)在還在花高價買房子,而普通人早就看出買房子要虧錢。但事實上每個有錢人在買房時,都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信息,最終的決策也都是在理性之下權衡利弊的結果。
第二,有錢人思考問題往往更多面。我們買套房子,在意的是不是買貴了,會不會跌;有錢人買房子,思考的可能是圈層、影響力、稅收、資產(chǎn)配置,甚至繼承,所以決策的思路不一樣。
第三,有錢人更善于抓大放小。普通人經(jīng)常糾結細節(jié),比如房子喜歡但價格不喜歡,地段喜歡但物業(yè)不喜歡,樓層喜歡但位置不喜歡等,龜毛的人糾結的細節(jié)還更多。但有錢人往往都會簡化,他們只關注一兩項最在意的指標,符合要求就買了,至于其它方面,哪怕有點不滿意,他們也不會糾結。
老司機最近有幾條短視頻講到了房價下跌對經(jīng)濟的影響,當然最終也都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不管買不買房。這些視頻引起了廣泛的爭論,我把它視為認知的分水嶺。
其中一派獲得的認同更多,即房價還要下跌,現(xiàn)在買房的就是韭菜。
但這個觀點沒有改變有錢人買豪宅,甚至是越貴的豪宅賣得越好,無論是寧波、杭州還是上海。
年初 ,江萬在灣頭的玖洲賣出了單價12萬的聯(lián)排,一套房子3000萬+,幾乎是一搶而空;最近,江萬又在明湖的星洲賣出了單價13萬+的雙拼,也幾乎是開盤即清。
能買得起這些房子的人,無疑都是有錢人。
有錢人顯然也是知道樓市在下跌的,也是知道買了可能會虧錢的,更是知道二手房是不好賣的。那么他們?yōu)槭裁催€如此一擲千金買下這些豪宅?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肯定不能僅從房價漲跌的角度出發(fā),而要思考更多的維度。
不管你相信與否,老司機接觸到的一些有錢人,他們買這樣的豪宅,確實是奔著自住去的。他們不缺房子,以前住得可能也很好,但當新的、更好的產(chǎn)品出來以后,他們還是會選擇升級。
有資深同行做過一個小調(diào)查,有錢人的換房周期,一般是5-8年。
居住升級往往包含著地段的升級,比如從三江口轉移到東部新城;也包含著產(chǎn)品的升級,物業(yè)的升級,以及鄰里圈層的升級。
我們普通人往往不太在意圈層,但有錢人非??粗兀诤芏鄷r候,豪宅的標簽屬性,甚至會大過居住屬性。
這就好比你是個開發(fā)商,肯定不能開著一輛帕薩特去談生意,高低搞個二手的攬勝或者卡宴。
富豪住哪里,體制內(nèi)的住哪里,精英人群住哪里,最后都會成為一個不成文的社會規(guī)則。事業(yè)做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配置對應的住宅,既是身份背書,也是階層的入場券。
豪宅就像EMBA,買的是鏈接資源的機會,而且這里碰到撈女的概率比EMBA小多了。
有錢人買房的第二個邏輯,有可能是錢不去投實業(yè)了。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搞金融的很賺錢,搞IT的很賺錢,但真正賺錢多的,還是以前搞實業(yè)的那幫人。
他們其貌不揚,但一塊地皮,一座廠房,就能價值上億。
這些實業(yè)家,正常情況下資金都是投資于再生產(chǎn)的。但如果生意不好做,他們可能就會縮減投資,甚至把廠賣了,最后只剩下一筆錢。
這筆錢被稱為產(chǎn)業(yè)資本,一般情況下會進入投資市場。
金融市場專業(yè)性很強,而且風險很大,中植系暴雷,收割了多少有錢人,少則數(shù)百萬,多則數(shù)億元。
所以產(chǎn)業(yè)資本一般是不敢去資本市場。
但房產(chǎn)市場相對好理解,無論是收租,還是搏日后城市的發(fā)展、房價的上漲,都是非常簡單清晰的邏輯?,F(xiàn)在樓市不好,普通人可能認為樓市沒前途了,但有錢人可不一定會這么想。
老司機接觸的很多有錢人,他們目光非常長遠,既看到了當前的困難,也看到了5年甚至10年后的機會。
簡單來說,很多有錢人仍然是長遠看好一線和強二線的。
寧波從經(jīng)濟實力來說屬于強二線,但城市規(guī)模和影響力則算不上,所以寧波很難吸引外地有錢人來置業(yè),更多的是本地和周邊(如舟山)的有錢人。
寧波的有錢人,一部分選擇了去上海、杭州、深圳買房,大部分還是會在寧波本地買房,一方面是他們高度認可這個城市,特別是在這個城市的根基和人脈,飲食與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看好這個城市的潛力,認為房產(chǎn)未來的價值還會上升,哪怕短期面臨下跌風險。
他們選擇豪宅,是因為豪宅本身的體量就不大,很多豪宅都具備天然的稀缺性,尤其是越貴的豪宅,其稀缺屬性就越強。
就如同明湖沿湖的房子肯定很貴,但沿湖的房子也肯定多不了。
另外,他們選擇豪宅也是出于跟隨策略,跟自己差不多的有錢人買了,自己跟著買準沒錯,這種策略減少了自己單獨踩坑的風險。
但有錢人買豪宅這條路是不是就一定沒錯呢?還真不好說。豪宅市場本來就是一個流動性極差的市場,租金回報也極低,一窩蜂去買豪宅新房,未來大概率會在二手市場遭遇腸梗阻。
特別是產(chǎn)業(yè)資本轉投房地產(chǎn),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巨虧,比如蘇州的產(chǎn)業(yè)資本,一度把蘇州的樓市炒上了天,最后黯然收場,比長三角的其他城市調(diào)整得都要久。
東莞的產(chǎn)業(yè)資本也同樣助推過深圳房價,一度賺得盆滿缽滿,但隨后的下跌把這些資本殺得片甲不留,深圳成為一線城市中,跌幅最狠的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