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這味藥,夜尿沒了,尿壺都可以倒扣過來用不上了,所以這味藥的名字叫……
《黃帝內經》講:“年逾四十,陰氣自半”,意思是人到中年的時候就會出現肝腎虧虛的情況。肝腎虧虛后,夜尿多成了很多人的“標配”。
有一味中藥,具有“固精縮尿,益肝腎,明目”的作用,用了之后,夜尿多的人都可以把起夜用的尿壺扣過來不用了,這味中藥就是“覆盆子”,其中的“盆”就是起夜的尿壺。
覆盆子這個名字雖然有點糙,但是它入藥的歷史相當悠久,我國最早的藥學典籍《神農本草經》里面就有記載,而“覆盆”這兩個字最開始也是在這里出現的。北宋時期的《本草衍義》里面就有關于覆盆子由來的記載:“益腎臟,縮小便,服之當覆其溺器,如此取名也。”
很多人可能對“覆盆子”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們在水果店里看到的“樹莓”,一種紅色小果子,就和覆盆子是同屬一個科的植物。入藥用的覆盆子,就是在果實還未成熟時先摘下來,曬干后保存。
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有提到過覆盆子:“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都要好得遠。”
中醫認為覆盆子“味甘酸,性微溫”,能夠補養肝腎,改善多尿、遺精的癥狀。肝開竅于目,肝火旺盛、肝陰虧虛常會表現為目赤腫痛、頭暈眼花等情況,覆盆子養肝明目,對目暗昏花有改善作用。
覆盆子是一種很溫和的補藥,要論補的“力度”,遠比不上人參、黃芪,而覆盆子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能增強其它補品的效力。清代陳士鐸所著《本草新編》中這樣描述:“覆盆子必佐以參、芪,而效乃大,必增以桂、附,而效乃弘”。這些強效的補品如果單獨使用的話,對有些人來說會過于燥熱,配上“味甘酸”的覆盆子,就能使得整體的藥性變得柔和,避免“補得上火”。
覆盆子本身可以單獨泡水喝,放上3-5粒即可。覆盆子泡水本身味道比較淡,可以添加些蜂蜜,增加口感。經常對著電腦工作或者用手機時間比較長的人群,可以喝一些覆盆子泡水來養護眼睛;經常熬夜的人群,肝臟負擔大,適當的喝一些覆盆子泡水還可以養護肝臟。
覆盆子還可以搭配枸杞、桂圓、桑葚等食材,增效滋補肝腎,對于肝腎虛引起的遺尿、小便頻數、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心悸失眠等癥狀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提示:文中處方,僅供臨床中醫參考,非專業人士,請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