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是清朝歷史上最為悲催的皇帝。
如果用一句話詮釋他的一生那么肯定是這一句話:人生就像一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悲劇。
為什么這么說呢?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酉時(晚6時),同治帝死于養(yǎng)心殿的東暖閣。
以“兄終弟及”為原則,醇親王之子載湉被慈禧推上新君之位,開始他悲哀的一生。
慈禧選中載湉的理由很簡單。她對群臣的解釋是:咸豐帝沒有次子可以繼位,而在“載”字輩中尋找年長的人繼位,缺乏早期儲君教育,心有不愿,選幼小的人為皇帝,可以進行教育。在合適的時候,還搬出慈安壓服眾人,“我二人同為一心”,有理有據(jù)群臣無人敢反駁。
慈禧雖然是御前會議的形式召集了親王、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和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來商議皇帝的人選,但慈禧完全沒有給大家各抒己見的機會,直接宣布。
光緒畫像
可以解釋,完全出于她的政治需要。無非為了一個“權(quán)”字,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載湉,實在是一石二鳥,這不僅可以保證自己穩(wěn)操皇權(quán),還檢驗了自己的權(quán)威。
當(dāng)時不足四歲的載湉在睡夢中被喚醒,他那里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為大清帝國的皇帝,她哭著喊著被永遠帶離自己熟悉的王府,離開了關(guān)愛自己的父母。
等待他的是無盡的噩夢,慈禧為了穩(wěn)固皇權(quán),將載湉訓(xùn)練成為自己的政治木偶。
為此慈禧專門制定了斷親情、立威嚴、傳孝道的洗腦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
首先,斷親情。
載湉進宮后,慈禧強行切斷載湉與親生母親的一切聯(lián)系,中斷原來照顧載湉的保姆、丫鬟、太監(jiān)的聯(lián)系。
其次,立威嚴。
《戊戌變法資料》記載:“西太后待皇上無不疾聲厲色,少年時每日呵斥之聲不斷,稍不如意,常加鞭撻,或罰令長跪;故積威既久,皇上見西太后如對獅虎。”
光緒在成長中完全體會不到一個帝王應(yīng)有的待遇,他只是一個奉命唯唯的“兒皇帝”,在他的上面永遠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絕對權(quán)威、絕對的君主-----慈禧,自己的“親爸爸”。
第三傳孝道
借助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約束光緒,反復(fù)強化孝道教育。
小載湉被強制帶離了父母,離開的溫暖的家庭,走進深宮。這里周而復(fù)始的繁瑣禮節(jié),有難以窮盡的對應(yīng),還有慈禧無所不在的威嚴。
有人就會問了,為什么光緒被壓制幾十年,他為什么不反抗呢?
光緒身邊幾乎是無人可用,自己一舉一動都在慈禧的監(jiān)視之下。慈禧的威嚴如一道無形的枷鎖,無論是在治國的韜略上,還是在個人的心智上,都無法得到自由的發(fā)揮。
當(dāng)光緒身邊有自己的政治團體的時候,慈禧會無情的打壓。
在慈禧六旬慶典過去不久之后,下了兩步重要的棋:
首先打壓光緒身邊的政治團體志銳(正紅旗人陜西總提督裕泰之孫)、文延式(曾做過珍妃入宮前的老師)、翁同和(光緒最為信賴依靠的老師)。
第二步:授自己親信榮祿為步軍統(tǒng)領(lǐng)。步軍統(tǒng)領(lǐng)的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五營巡捕統(tǒng)領(lǐng),下屬八旗步兵營三萬余人,主要負責(zé)京師的治安安全。由綠營組成的巡捕房五萬余人,防守外城及京郊地區(qū)。
其目的不言而喻,是將整個北京地區(qū)的安全保衛(wèi)的指揮權(quán)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當(dāng)光緒不想當(dāng)王國之君,想要大展拳腳,改天換地的時候,提出了變法。慈禧表示理解,告訴光緒兩個前提,第一個“不違背祖宗大法”指的是什么封建專制制度不能變,皇權(quán)不能有任何的削弱。
第二點“無損滿洲權(quán)勢”,就是說滿族權(quán)貴的利益是根本,不管你怎么變法,都要盡力去滿足滿洲權(quán)勢的利益。
然后轉(zhuǎn)眼就下令讓光緒最強得力助手,老師翁同和罷職。
為什么這樣做呢?
第一:給予光緒警告,通過這件事,告訴光緒帝,你的皇爸爸才是大清真正的主宰,你必須在我圈定的領(lǐng)域內(nèi)變法,不可越雷池半步。
第二:鏟除光緒最大的政治依靠。翁同和才華橫溢,他也曾做過同治帝的老師,手下也有一群黨羽,和光緒的感情可以說情同父子一般,他的革職給光緒不小的打擊。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這一天戊戌變法剛好推行一百零三天。
慈禧以“結(jié)黨營私,莠言亂秀”的罪名,將維新派領(lǐng)袖工部主事康有為革職,并命令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四處捉拿維新派志士,維新派一下字變成非法的政治行為,康有為等人也是慌忙逃離。
就是因為這一變法讓光緒差點直接被廢。
也是他唯一次和慈禧對抗的一次,那么光緒究竟是做了什么事情呢?都讓慈禧產(chǎn)生廢帝的想法了。
原來是在光緒二十四年七月二十,光緒做了讓慈禧十分憤怒的事情。在沒有請示慈禧的情況下,顫自下發(fā)維新變法的兩道重要的諭旨。
第一,罷免了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yīng)驥以及侍郎、署侍郎共計六位堂官的官職。
第二,決定禮部堂官的署任,并授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為晶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事宜”。
接著光緒又想慈禧提出為維新黨人開懋勤殿。
這個建議其實就是將康有為等維新派品佚較低的人員,以儀征的名義聚集到光緒的身邊,成為政治核心力量。(變法遭到頑固派的抵制,導(dǎo)致變法的許多措施都無法實行)。
對于嗜權(quán)如命的慈禧來說,光緒的這種做法無疑是觸碰她的逆鱗。一旦變法成功,自己的皇權(quán)會被完全架空。
然后我們就知道了,慈禧無情地扼殺了剛剛興起于中國大地的維新運動變法,推行的措施幾乎被全部終止。
光緒也被囚禁在了西苑的瀛臺。始建于明代,也稱南臺,四面環(huán)水,實為一小島,被軟禁以后,他只能在這座孤島上度過余生。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日)光緒在孤獨與痛苦中走完他三十八歲的人生。關(guān)于光緒的死也是眾說紛紜,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慈禧陰謀害死。
第二種袁世凱進藥毒死。
第三種正常病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