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近年來,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全面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充分發揮科學種植與旱作技術的支撐作用,將良田、良種、良法相結合作為旱作農業發展及糧食穩產、農民增收的關鍵舉措,通過示范推廣頂凌播種、設施育苗移栽等農業技術,讓田野充滿活力、產業煥發新機。
因地處黃土高原半干旱區,受春季干旱少雨氣候影響,旱地作物播種一直是府谷縣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棘手問題。為此,府谷縣農業農村局在積極引導農戶轉變傳統種植理念的同時,于今年春季邀請農技專家現場指導,在孤山鎮岳家寨村大力推廣頂凌播種技術。
近日,記者走進岳家寨村種植大戶郭小軍頂凌播種的20畝谷田看到,一株株綠油油的谷苗稈粗葉壯、挺拔直立,較傳統種植的谷子長勢更加喜人。“在土壤凍融交替期采用頂凌播種技術種植的谷子,整體出苗率達到86%,株高比傳統種植的高出30厘米,不僅有效解決了春季干旱引發的播種難題,還為農業生產‘一茬變兩茬’和糧食穩產高產開辟了新路徑。”郭小軍說。
與此同時,在黃甫鎮堯峁村,種植大戶張虎的300畝甜糯玉米正式迎來收獲期,吸引眾多客商前來收購。“堯峁村的甜糯玉米成熟早、品質好,能提前搶占市場賣個好價錢。”來自內蒙古的客商郎占軍說。
堯峁村位于府谷縣城東北50公里處,九曲黃河在流經村莊時拐了個大彎,造就了堯峁村地勢坦闊、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的農業發展條件。今年春季,在府谷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的建議下,張虎利用自家的日光溫室大棚,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種植甜糯玉米并獲成功。
“在日光溫室大棚內種植的甜糯玉米,生長周期短,整體產量高,每畝的收入比大田玉米可增加1000元以上,加上集雨補灌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的應用,解放了人力,節約了成本,真的是增產又增收。”張虎表示,在甜糯玉米收獲后,日光溫室大棚還可在秋季種植各類蔬菜,真正實現了“一年兩茬”“一地雙收”。
據了解,近年來,府谷縣始終秉持“科技引領、綠色興農、示范帶動、分區施策”思路,積極推動良田、良種、良技、良機配套融合,依托田間試驗示范探索旱作農業發展新路徑,集成推廣了滲水地膜、配方施肥、適期播種、病蟲害統防統治、集雨補灌等多項旱作技術。截至目前,該縣現代農業集成技術推廣項目已覆蓋14個鄉鎮、52個行政村,建設面積達到6.33萬畝,同時輻射帶動全縣172個行政村。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發展山區生態特色現代農業,強化旱作農業技術創新,攻關抗旱節水品種選育、智能水肥調控等關鍵技術,因地制宜將新技術、新模式應用于農業產業各環節全過程,為農業提質、農村興旺、農民增收筑牢基礎。”府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慧斌說。(張占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