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當第一代吉利博越(參數丨圖片)以“水滴漣漪”前臉喚醒中國汽車原創設計的集體覺醒時,人們或許未曾預料到,這條設計進化的長河會奔涌向如此壯闊的東方圖景。2025年7月18日,恰逢博越上市九周年,全新一代博越攜“新中式美學”破浪而來——這一次,它不再滿足于做一輛交通工具,而是以一座“移動的蘇州園林”姿態,重新定義中國家庭對“家”與“行”的想象。
全新博越的設計團隊做了一件近乎浪漫的事:他們拆解了江南古建的詩意密碼,將其編織進現代工業設計的經緯之中。車頭處“長橋臥波·前格柵”的靈感源自江南水鄉的廊橋意象,12道格柵如橋柱般陣列排布,間隙處通過高光注塑、鋼琴漆鐳雕等工藝折射出流動光影,在金屬與光影的交錯間,凝固了“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古典意境。
格柵上方,一道長達2.05米的“長橋映霄·前貫穿燈”劃破夜色,186米的超遠照射距離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彰顯,更暗合了“萬家燈火”的東方吉祥寓意。細節處的匠心令人叫絕:“攬月承梁·前保裝飾條”提取自古建筑中承重與裝飾兼具的“月梁”結構,而“曜黑懸浮車頂”的留白意境,分明是徽派建筑“白墻青瓦馬頭墻”的水墨轉譯。
車身色彩更是行走的東方色譜。琉璃藍捕捉了河南祐國寺琉璃塔的磅礴大氣,雨巷白暈染出皖南宏村的煙雨迷蒙,蘭亭灰沉淀著紹興曲水流觴的墨韻清雅,水映銀則倒映出蘇州園林“樓臺影重重”的靈秀神韻——每一種色彩都在訴說著一個關于土地與文明的故事。
當車門開啟,一場空間意境的革命正在上演。全新博越的座艙打破了冰冷的工業邏輯,以江南園林的營造法式重構人車關系。“游廊環繞·環抱式座艙”的布局,讓駕乘者如漫步園林回廊,移步換景。中控區域的“拱橋承韻·扶手臺”以半包圍結構模擬拱橋形態,保留了空調等高頻物理按鍵,在智能化浪潮中守住了操作效率的人性溫度。
最令人心動的,莫過于座椅上的“窗影疊映”打孔設計。以傳統“菱扇鏤空”工藝打造的通透孔洞,不僅帶來干爽坐感,更在光影投射下形成宛如花窗的斑駁效果。而“高山流水·音響氛圍燈”堪稱座艙的情緒大師——12個發光區域、256色光影隨呼吸、音樂、駕駛狀態流轉,將冰冷的科技配置轉化為有溫度的儀式感。當開門瞬間暖光亮起,歸家的溫情便彌漫在方寸之間。
內飾雙色主題“如意橙”與“福祿灰”,更將祥瑞文化悄然織入日常。如意橙的明媚象征順遂圓滿,福祿灰的沉穩則寄寓平安康寧,色彩在這里超越了審美功能,成為承載東方精神的文化符號。
當眾多車企還在淺層挪用龍鳳、祥云等傳統元素“打國風牌”時,全新博越的“新中式美學”展現出了更深層的文化自覺。它沒有停留在符號拼貼的表層,而是從建筑結構、空間哲學、色彩體系等維度解構再重構東方美學基因。這種設計實踐,本質上是對西方汽車設計百年霸權的一次溫和挑戰——它證明了中國原創設計不僅能達到國際水準,更能輸出獨特的價值體系。
從九年前“水滴漣漪”喚醒中國設計意識,到今天“新中式美學”構建完整話語體系,博越的進化軌跡恰是中國汽車工業從追趕者蛻變為定義者的縮影。當年輕家庭手握方向盤,指尖劃過“3D鐳雕水晶擋把”的溫潤弧度,眼中映出高山流水氛圍燈的寫意光暈,他們消費的不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種被東方美學浸潤的生活方式。
全新博越的野心,或許正在于此——它要成為裝載著園林意境的移動之家,讓每一次出行都成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當這臺“新中式美學”旗艦于八月駛入千萬家庭的車庫,中國汽車設計的文藝復興,才剛剛拉開帷幕。在這個由博越重新書寫的劇本里,未來家用SUV的靈魂,必將帶著東方的胎記與世界對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