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數薪傳:讓紅色的種子在夏日里生長
為深入貫徹落實“傳承紅色基因、學思踐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傳教育要求,響應廣東省“百千萬工程”號召,來自廣東工業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的“紅數薪傳” 突擊隊在潮州市江東鎮下湖小學開展為期5天的支教活動,他們帶著對紅色文化的敬畏與對教育的熱忱,用特別的方式讓紅色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
舊址溯紅·基因鑄魂
調研先行,突擊隊前往江東鎮佘厝洲村潮澄饒“革命一老家”舊址、紅砂村左聯英雄洪靈菲烈士故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實地調研紅色革命傳統傳承情況。這不僅激發了成員們傳承紅色文化的責任感,還為后續開展紅色支教奠定了扎實的情感基礎和認知基礎。
民情探微·紅育融新
在正式開啟支教之前,突擊隊開展家訪溝通,發現當地學生與家長對本土紅色文化認知薄弱,多數人對“潮州七日紅”歷史及潮澄饒“革命一老家”舊址等革命遺址了解不足。不過,家長們對“紅色文化融入數學等非文史類教學”的創新模式支持度較高,希望讓孩子在學習中自然浸潤紅色精神。
紅數課堂·薪火傳心
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后,突擊隊在下湖小學舉行隆重的支教開幕儀式,出席儀式有下湖小學校長及教師代表、江東鎮團委負責人、實踐隊指導老師、突擊隊及下湖小學學生共100余人。在“紅色趣味數學”上,隊員以破譯密碼、物資分配等真實歷史場景為背景,引導孩子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數智星火”建模課上,隊員用代碼編寫黨史時間軸,啟發孩子們的編程思維。此外突擊隊還開展了“紅色手工小課堂”,孩子們在隊員的指導下縫制紅軍帽、挎包,制作五谷粘貼畫展示愛國主題,利用黏土制作紅色建筑,讓愛國情感在色彩與造型中自然流露,讓 “紅色記憶” 從抽象認知變為可觸可感的立體作品。
課間的活動同樣浸潤著紅色底色。隊員們教授的《祖國有我》手勢舞以 “托舉國旗”“比心祖國” 等動作傳遞赤子之心;趣味運動會中,孩子們在接力跑、解密傳遞中體驗團結協作的力量,在歡笑中凝聚 “奮勇爭先”的精神力量。
這個夏天,知識與初心相遇,歷史與少年對話,“紅數薪傳” 的故事,正寫在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睛里。此次活動,以紅色文化為紐帶,打破了學科壁壘,讓知識與文化傳承同頻共振。隊員們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紅色文化與教育融合的新路徑,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用實際行動為 “百千萬工程” 貢獻青春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