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隨著沖突的持續,歐盟還是在不斷拱火,提供了烏克蘭大量的武器裝備,同時也有提供經濟支持,從而維持烏克蘭基輔當局的運轉。
俄烏沖突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爆發以來,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這場沖突不僅給俄烏兩國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對全球政治、經濟和安全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烏克蘭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這一情緒在民間的表現尤為明顯。烏克蘭民眾長期處于戰火威脅之下,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經濟陷入困境,社會秩序動蕩不安。
這種情況下,民眾對于沖突的厭倦情緒不斷積累,導致反戰情緒在民間廣泛蔓延。
最為突出的表現是烏克蘭基輔當局的征兵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烏克蘭社交媒體上公布的大量視頻顯示,各地的征兵辦公室甚至采用綁架的方式來獲取兵員。這種極端手段的出現,充分凸顯了烏克蘭內部在征兵問題上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了極點。
烏克蘭民眾已經對沖突感到疲憊不堪,他們不愿意再將自己或家人送上戰場,這種抵制征兵的立場使得烏克蘭軍隊的兵員補充面臨嚴重危機。
烏克蘭的人口結構在沖突中遭到了嚴重破壞。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或者應征入伍,或者為了躲避戰火而逃離家園,導致國內勞動力短缺,經濟發展受到極大制約。
而征兵困難的局面如果持續下去,將進一步削弱烏克蘭軍隊的戰斗力,影響其在戰場上的表現,也會對烏克蘭未來的國家重建和發展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
在俄烏沖突期間,歐盟選擇了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其中包括禁止使用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一決策雖然旨在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但也讓歐盟自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歐盟制造業一直以來依賴俄羅斯相對廉價的能源供應,能源紅利的消失使得歐盟制造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
許多企業面臨著能源短缺和成本飆升的雙重困境,不得不減產甚至停產,這對歐盟的經濟增長造成了沉重打擊。
歐盟委員會提出擴大歐盟預算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為歐盟在俄烏沖突及其他事務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然而,面對預算費用的增加,作為歐盟最大成員國的德國卻公開表示反對,并對歐盟委員會負責人馮德萊恩進行了嚴厲批評。
德國在歐盟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經濟實力雄厚,對歐盟預算的貢獻也較大。德國反對擴大預算,反映出歐盟內部在財政政策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
歐盟內部并非所有國家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支持擴大預算,一些經濟相對較弱的國家在應對自身經濟困境的同時,難以承擔更多的預算支出。
這種經濟實力的差異導致了歐盟內部在預算問題上的矛盾加劇,馮德萊恩作為歐盟委員會負責人,成為了眾矢之的,凸顯了歐盟在決策過程中面臨的重重困難。
特朗普重新執政以來,美國對援烏政策進行了大幅調整。在拜登任期內,烏克蘭被美國視為遏制、消耗俄羅斯的 “馬前卒”,美國不斷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和情報支持,試圖通過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沖突來削弱俄羅斯的實力。
然而,特朗普奉行 “交易思維”,其對烏政策發生了顯著變化。
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證實,美國將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事援助,包括數十枚 “愛國者” 防空導彈、數千枚 155 毫米高爆榴彈炮炮彈、100 多枚 “地獄火” 導彈等。
美方給出的理由是對國內軍火庫存過度下降的擔憂。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特朗普政府第二次暫停對烏援助。
此外,近 5 個月以來,美國沒有宣布任何新的援烏計劃,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 6 月的國會聽證會上表示,2026 年美國將繼續削減對烏援助。
美國此舉背后有著多方面的考慮。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地區熱點問題頻發的背景下,美國的實力難以支撐其在歐洲、中東和 “印太” 等地區多線作戰。美國近期空襲也門胡塞武裝和伊朗、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裝備,已經消耗了大量軍火庫存。
6 月初,美國甚至將原本承諾提供給烏克蘭的 2 枚反無人機導彈轉運至中東。
而且,在特朗普政府看來,與歐洲方向相比,中國被視為美國當前面臨的更為 “迫在眉睫的威脅”,美國希望歐洲盟友能夠承擔起援烏的主要責任,以便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 “印太” 地區。
美國對烏政策的調整對烏克蘭的影響巨大。烏克蘭在戰場上對美國提供的武器裝備有著較高的依賴,美國暫停軍事援助將直接影響烏克蘭的彈藥供應、遠程打擊能力和防空能力等。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輸送超過 300 萬發 155 毫米炮彈,一旦美國停止供應,盡管歐洲將該型炮彈的年產量從 2023 年 2 月前的 30 萬發提升至如今的 100 萬發,但烏克蘭的彈藥補給仍將陷入嚴重短缺的困境。
同時,隨著俄烏雙方加大對彼此境內關鍵資產的打擊力度,烏克蘭對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等遠程進攻性武器的需求也在上升,美國的政策調整無疑讓烏克蘭在戰場上的處境更加艱難。
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個年頭,烏克蘭、歐盟和美國都處于復雜的局勢之中。烏克蘭內部矛盾激化,征兵困難重重;歐盟經濟受挫,內部矛盾加劇;美國政策調整,戰略重心轉移。
未來,俄烏沖突的走向不僅取決于俄烏雙方的軍事行動,還受到歐盟、美國等多方因素的影響。這場沖突的最終解決,需要各方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符合各方利益的和平方案,以實現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參考資料:
總臺記者觀察丨烏克蘭重建會議閉幕 巨額投資難掩和平進程缺失——央視新聞
大國博弈下,烏克蘭面臨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命運——中國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