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庖丁解news
作者:張呂弘揚
移動互聯、智能互聯時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迭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輿論生態多元多樣。本期傳媒大咖秀,“庖丁解news”對話鳳凰網執行總編輯吳晨光,談談如何看待“快餐”與“大餐”,“AI”與“人”,“流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01
“快餐”與“大餐”:
不輕視“一秒”,不放松“增量”
在快節奏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需要深度投入時間與精力消化的 “大餐式” 優質內容,那些能快速觸達、滿足用戶即時需求的 “快餐式” 熱點內容,正逐漸成為內容生產端優先布局的方向。但是深度報道對于新聞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而言都是不能缺席的。
如何滿足用戶對即時熱點的追求,又能提供有深度的長尾內容?吳晨光以“增量信息”為中心,為我們展現了如何以新聞報道的“三步走”實現“四個度”。
“三步走”中,第一步是發布快訊,快訊求快,有時可能短至一句話。第二步公布新聞要素更為齊全的詳訊,補充背景資料。第三步是真正的深度報道,對原因進行分析,作深度評論。這一模式不僅適用于圖文報道,也同樣運用于視頻報道中。
“四個度”中,第一個是速度,要搶先“一秒”,保證速度增量。第二個是角度,把不同的角度提煉出來,從新的角度切入進行二次創作。第三個是態度,是一個媒體所秉持的價值觀,通過評論的方式亮明態度。第四個是深度,為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吳晨光認為,近十幾年來,媒體的變化更多體現在傳播介質的變化上,而媒體的核心仍是要最大程度的向公眾去披露信息,要給公眾提供真正的增量信息。不管現在是什么樣的傳播途徑,紙媒的、電視媒體的、互聯網的、移動互聯網的,包括現在AI生成的,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一定要想清楚“增量”是什么。回歸新聞本身的定義,就是公眾應知欲知而未知的消息。
02
“AI”與“人”:
不陷工具依賴,不廢專業錨點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內容生產,對于其是新聞生產的輔助工具還是潛在顛覆者的爭論,一直持續。
如何及時有效地評估AI在新聞采編中的應用邊界,防止深度偽造等技術對于新聞真實性的侵蝕?吳晨光通過解構AI,給出了他的見解。
AI由三個部分組成,算力、算法和數據。算力是基礎,芯片的爭奪就是在爭奪算力,而另一個突破方式,就是用同樣的算力去算更復雜的模型。算法是構建和訓練模型的方法,大模型的構建和解釋都可以歸入算法。數據是用來訓練模型的,也是AI從專業模型走向通用模型的關鍵一步。
互聯網信息駁雜,AI可能會通過抓取自媒體的一些謠傳而生成一個本不存在的信息,有悖于新聞倫理,但AI本身并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因此,關鍵信息必須由人來核實。內容生產者可以通過AI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而基本邏輯與核心點的確認,還需要靠記者的專業能力和辨別能力來實現。
03
“流量”與“質量”:
不困于流量,不忽略根基
作為資深媒體人,吳晨光從傳統媒體到互聯網新媒體,見證了媒體行業的巨大變遷。
在每個階段,吳晨光都反復強調內容創作。他將內容的創作比作植物的根基,沒有根基直接去搞運營如同“無本之木”,只會困于流量。又如同船在海上航行,運營不能只追求航速,更要把穩內容生產的方向之舵。
談到對年輕的媒體從業者的寄望,吳晨光希望年輕人能打牢根基,沉下心去寫,做好內容的創作,而不是一上來就搞流量搞分發。只有打牢根基,才能把控風險。
能沉下心去寫作,也許有時代的饋贈,但更重要的必須是個人的堅持。吳晨光認為,只有堅持寫作,才能跟別人去談一篇文章如何去寫的具體標準。
在一篇報道中,選題、采訪、寫作、標題,每個部分都是有標準的,有些內容看似流量很高,但不一定是好內容,也不一定能夠流傳久遠。我們要回溯到本源的東西,去創造優質內容,這是一個媒體在任何時代都應擔起的責任。
04
“價值觀”與“聚共識”:
不丟正向內核,不缺情感聯結
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和社會責任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當前復雜的環境下,特別是在一些熱點事件中,如何通過內容生產和傳播傳遞正能量,引導公眾理性思考?
吳晨光認為,在熱點問題上,要守住正確的價值觀,在紛雜聲音中及時亮明態度。
媒體的第一項責任就是報道真實的東西。對于真實的東西、善良的東西、美好的東西,大家的心里是有共識的。如今廣泛討論的主流媒體轉型,其之所以成為主流就在于正向的價值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將這種正向的價值觀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報道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