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或許,網友質疑的不僅僅是一個芯片的來源,更是小米對消費者的態度以及對造車是否足夠敬畏。
小米YU7上市后,繼產能不足后又陷入了“車規級芯片”的輿論中。
當網友發現YU7搭載的竟是手機同款高通驍龍8 Gen3消費級芯片,而售價更低的小米SU7(參數丨圖片)卻采用車規級驍龍8295時,爭議爆發。更戲劇性的是,小米曾高調宣傳其169元車載紙巾盒采用“車規級耐高溫工藝”,這種“重配件輕核心”的反差,直接將小米推向技術創新與成本管控的審判臺。
日前,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李鳳剛發視頻稱,“消費級和車規級芯片差別很大,汽車不是快消品,奧迪絕不會拿用戶練手。”盡管全程未提小米,但網友一致認定這是對“消費級芯片上車”現象的正面炮轟。
小米被質疑缺乏誠意
李鳳剛在視頻里為用戶科普,車規級芯片與非車規級芯片兩者的核心差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適用場景不同:消費級芯片適用于 0℃到 70℃的室內環境;車規級芯片需應對 - 40℃到 150℃的極端環境,能抵御高溫、低溫、雨雪、沙塵、顛簸、震動等,材料具備耐高溫、抗腐蝕、抗冷凝等特性,可靠性要求極高。
使用壽命不同:消費級芯片設計壽命通常為 3-5 年,更新換代快;車規級芯片需滿足汽車 10-15 年及以上的使用壽命,要求廠家穩定供貨超 10 年,不同批次產品一致性高,且需通過多批次法規 AEC-Q 驗證。
安全余量不同:消費級芯片缺陷率為 500PPM(每 100 萬件允許 500 件故障);車規級芯片缺陷率僅 1PPM(每 100 萬件允許 1 件故障),可靠性和電磁兼容性更強。
李鳳剛表示:“汽車絕不是快銷品,在涉及乘客安全方面,絕不輕易采用未經充分驗證的技術,絕不拿用戶練手?!币伤苾群∶灼?。
小米在拿用戶“練手”嗎?
2024年1月,在工信部發布《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中,對車載汽車芯片做出了規定,包括動力與底盤控制系統、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等在內的核心零部件領域芯片,強制要求使用車規級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座艙娛樂系統領域,則并未做出硬性規定。這意味著,從法規層面來看,小米 YU7 符合出廠標準。
但網友的觀點大致與李鳳剛一致,認為只要上車就必須采用車規級安全標準,否則將帶來難以估計的安全隱患。
對此,中車網咨詢了相關車企內部人員,其表示智能座艙主要分為儀表域和娛樂域,共用一塊芯片,與智駕、車控兩大核心系統彼此隔離,跑在不同芯片上,不會相互交叉。因此,從車輛運行角度來看,消費級芯片在座艙的應用不會帶來致命問題。
但網友對此并不買賬,部分用戶認為,小米在“車載紙巾盒”采用車規級標準,卻在車機系統使用消費級芯片,此舉缺乏誠意。
消費級芯片的功與過
事實上,消費級芯片“上車”在汽車行業內算不上新鮮事。在小米汽車之前,比亞迪也是消費級芯片上車的大客戶,宋PLUS DM-i、漢EV、騰勢D9等車型在2021年前后被集中曝出過使用高通驍龍625、高通驍龍690等消費級芯片以取代當時流行的高通驍龍8155芯片。
不過,目前比亞迪開始逐漸重新在高端車型上重回車規級芯片懷抱,漢、唐等車型的后續版本中有不少采用的都是8155升級版的高通驍龍8295芯片。
此外還有“受傷”頗深的特斯拉。特斯拉屬于較早使用消費級芯片的車企,它曾經使用過的芯片有英偉達Tegra 3芯片、AMD Ryzen芯片等。但由于在2022-2023年間遭遇大量用戶投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針對特斯拉車機死機問題啟動調查,特斯拉不得不轉而采用工業級與車規級芯片。
在上述文章中提到,消費級芯片和車規級芯片存在這明顯的差異。但既然如此,為何車企還要冒險使用消費級芯片,答案也是簡單粗暴:成本和時間的爭奪。
業內人士告訴中車網,一般來講,車規芯片從設計到量產上車約需 3.5-5.5 年的時間,上車后預計持續批量供應 5-10 年。綜合考慮整車項目開發流程與芯片設計開發流程,時間或許會有縮短,但總體來看是一個非常長的流程。
另一方面則是成本的差距。車規級芯片在規格上遠高于消費級芯片,但也因此帶來成本過高的問題。據悉,消費級芯片不僅性能更好,采購價格反而更低,只有車規級芯片的一半左右。
當然,消費級芯片帶來的劣勢也是一目了然。首先是在極端環境下帶來的車機卡頓和死機,這對于新能源用戶而言無疑是無法接受的選項;其次,消費級芯片普遍存在使用壽命過短問題(標準為3-5年),一旦到期報廢,需要車主自行維修,而在修理時大概率無法進行專業的芯片測試,只能更換整個器件,這對于車主而言是一筆非常現實的隱形消費負擔。
對于車企而言,或許在消費級芯片上的“節約”提升了產品性價比,但實際卻將屬于成本部分轉嫁給了消費者。
業內人士認為,迫于成本原因,車企在低端車型上為了提升智能化使用消費級芯片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如果是溢價能力高的中高端車型,車企仍使用消費級芯片就顯得不夠“體面”了。
而小米此次深陷消費級芯片輿論的最根本原因則是,當小米在無所顧忌地宣傳其速度與性能時,面對車禍卻保持緘默;當無關緊要的紙巾盒被小米宣傳為“車規級”時,和消費者利益息息相關的芯片卻換成了消費級。
或許,網友質疑的不僅僅是一個芯片的來源,更是小米對消費者的態度以及對造車是否足夠敬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