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十年的蠶食,巴勒斯坦人僅剩的那點地盤被攔腰分割成兩段:
一個是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占據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第二塊就是哈馬斯(伊斯蘭解放組織)控制的加沙地區。
其中法塔赫成了妥協派。
以色列控制著約旦河西岸海關、稅收,如果他們不聽話就不轉款,所以約旦河西岸名義上是巴勒斯坦地盤,實際上成了以色列的一個下屬“偽政權”了。
控制加沙的哈馬斯成了反抗以色列的絕對主力。
但地盤太小。
加沙面積只有365平方公里,卻住著308萬巴勒斯坦人,人口密度比香G還大。
可以想象下,大約長40公里,寬不到10公里的貧瘠地方塞進幾百萬人。
更慘的是,加沙只有陸地,海岸線、領海和領空全部被以色列控制。
也就是說這里完全被封鎖,是真封鎖,以色列圍繞加沙修了長約幾十公里的厚重水泥隔離墻,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座崗樓,哪怕是靠近300米的兒童也會開槍射殺。
出海幾百米打魚行,再遠就被以軍艦用炮彈招呼回來;
加沙的上空除了以色列空軍或特許的第三方民運航班,其余的要小心了。
所以這里被稱為露天監獄,加沙的大部分人,可能自出生到死亡一直困在這村大的地方,從沒出去過。
不光人不能自由進出,物資進出也很困難,甚至連西方媒體和聯合國人道組織,也必須在以軍嚴密監視下才能進出。
極端的環境,就會出現極端的反抗。
看到一個數據,加沙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輕的城市,平均年齡只有18歲。
年輕并不是說這是一座新城市,而是這些孩子都成長在廢墟上,平均下來,每家每戶至少有一個親人死在以色列的炮火中......
哈馬斯,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現了。
現在哈馬斯變得非常極端,主張也簡單,就是打算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經常憑一己之力和猶太人單挑。
武器方面,他們采取了一種低成本的方法對付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哈馬斯自己造的“卡桑”火箭彈,做工簡單,就是用白糖和硝酸鉀肥料制成燃料,鋼管當外殼(“萊陽鋼管”)。
被封鎖最嚴的時候,哈馬斯下屬的“卡桑”旅,甚至派人潛到海底打撈一戰沉船上的黑火藥和黃色炸藥,再用塑料排水管造火箭彈。
卡桑火箭彈最初也就扔個5千米,只能打擊鄰近的以色列兩個城鎮;不過經哈馬斯不斷改進,現在射程達到10千米以上,其中卡桑4型火箭彈射程已經到了17千米了。
火箭彈雖然粗制濫造,但隱藏方便能躲過以色列的空中偵查,操作也簡單,隨便一個人閉著眼就能發射。關鍵價格也便宜,幾百美元一枚,足量管夠。
而以色列“鐵穹”攔截系統的一枚導彈動不動就幾萬美元,加上攔截失敗或出錯,實際合到成本奔著10萬美元去了。
哈馬斯還獲得其他方面的補給。
2020年后,哈馬斯通過“什葉派之弧”,接受來自伊朗物資和卡塔爾的資金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援。
特別是烏克蘭戰爭爆發后,一些北約援助的軍火大量進入黑市,加上敘利亞戰爭后期流出的武器裝備,通過外來資金與以軍腐敗軍耗子形成的貿易網絡,哈馬斯的武器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
比如在23年10月13日對抗以色列轟炸加沙的戰斗中,他們使用了一枚從沒被外界發現的“Ayash”250戰術火箭,攻擊了以色列軍工廠,這種彈射程超過200公里,已經跨過近程彈道導彈與遠程火箭炮的門檻了。
雖然在這輪沖突中哈馬斯意志和戰斗力讓人眼前一亮,但與以色列及背后的支持實力比,差距依然傾向無限大。
目前局勢都看到了,哈馬斯被打的奄奄一息......
但是-----
他們通過發動看起來以卵擊石的方式提醒世人,以色列并不是固若金湯的,甚至會用“一命換一命”極為悲壯的做法來拼命,用血肉之軀維護巴勒斯坦人最后的尊嚴。
對以色列、沙特和美國來說,不要忽視巴勒斯坦人訴求,他們只是要求基本的生存權利。
如果連這個也沒法滿足,那中東永遠不可能消停;
本來讓我活不成,我還怕什么死?
退一萬步,以軍即使成功地物力消滅加沙的每一個哈馬斯人員,只要巴勒斯坦民族還在,只要反以的政治土壤還在,哈馬斯就會死而復生!
世上本沒有什么哈馬斯,不過是廢墟里的孩子長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