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為深入了解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的能源企業轉型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切身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資源型地區的生動實踐,于7月17日組織前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的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礦山生態旅游區,成功開展了主題為“賡續紅脈啟新程,絲路通衢暖城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準能集團礦山生態旅游區是國家級綠色礦山典范和工業旅游示范區,以其規模宏大的露天開采作業與令人驚嘆的生態修復成效而聞名。這里曾是典型的煤炭開采區,如今通過持續多年的科學治理與生態重建,已蝶變為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生態公園,是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和諧共生的“準能模式”最佳詮釋。
在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們在景區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沿著精心規劃的生態參觀路線,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考察:
站在觀禮臺上,俯瞰氣勢磅礴的現代化露天開采現場,全體人員震撼于現代工業文明的偉力,同時也深入了解了準能集團采用的世界領先開采工藝、智能化管控系統及貫穿始終的嚴格環保措施,深刻體會到“綠色開采”的內涵。
深入復墾區核心地帶,親眼見證了“工程措施修復與生物措施治理”相結合的卓越成果。昔日裸露的排土場、陡峭的采坑邊坡,如今已被沙棘、樟子松、紫花苜蓿等適應性植物形成的穩定生態系統所覆蓋。講解員詳細介紹了礦區在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水土保持、微生物改良等方面的核心技術突破,以及復墾區在涵養水源、固碳釋氧、恢復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的顯著生態效益。
在現代化的科普教育中心,通過豐富的圖文展板、精細的沙盤模型、生動的多媒體影像及互動裝置,系統學習了煤炭的形成、開采、利用全鏈條知識,重點了解了準能集團在打造“生態礦區、綠色礦山、清潔能源”方面的戰略規劃、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實踐路徑,深化了對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理解。
此次社會實踐是一次非常生動的國情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課。實踐隊伍親眼目睹了資源型企業如何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將昔日的“煤?!弊優榻袢盏摹熬G洲”。這不僅深化了大家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增強了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師生們不僅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更深刻理解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推進的重大意義,堅定了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信念。大家紛紛表示,要將此次實踐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動力,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