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篇文章,講蔚來“笨功夫”的故事,看完我發現現在市面上大家對于這個品牌的看法似乎......太偏頗了一些。
文章的標題是《蔚來的“笨功夫”該被重新定價了》,讀完之后感觸良多。文中講述了一家中國公司,耗時四年,花費百億,攻克智能汽車高端智能駕駛芯片難題,在國際巨頭的封堵下自主研發出全球首顆5nm智能駕駛芯片的故事。
眾所周知,車規級芯片的研發是典型的"三高"工程:
?高投入。單項目研發費用投入至少從10億元人民幣起跳,項目研發周期至少2-3年,所需項目團隊動輒就是300-500人。單顆芯片的測試成本就能達到普通消費級芯片的5-7倍。
?高風險。車規級芯片的流片失敗率遠高于同制程的普通芯片,量產能夠接受的不良率卻又遠低于同制程的普通芯片。手機芯片可接受的不良率是萬分之二,而汽車芯片的不良率則不能高于PPM(百萬分之一)。
?高門檻。投入規模和風險水平,決定了只有具備不俗實力的公司才可能涉足這個領域,全球也不過十幾家公司能做,而先進制程的智駕芯片更是其中難度最高的,聚集了全球最頂尖的高手競爭。
但實際的難度往往比想想更大。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2023年,在芯片前端設計即將完成的關鍵時刻,一家重要的合作伙伴突然決定結束中國區業務。當時業界很多人認為蔚來的芯片項目要完蛋了,但團隊沒有怨天尤人,頂住了壓力,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相關能力,最后不僅扛過難關,整體進度上反而比原計劃提前了至少四個月,把壞事變成了好事。蔚來組建了一支最踏實的團隊,他們用四年時間去做這件最扎實的事情。就連央視,也激動下場為蔚來,不,或者說是中國汽車產業革命性的突破點贊。
當然,雖然做了這么牛批的事情,但這家企業一直在爭議中前行,輿論場仿佛對這家企業有著固執的偏見——作者在文中說道“幾乎所有了解行業的人都為此十分振奮,同行也都給了很高的評價,但即使在這個流片成功的新聞下面,還會見到有人說:蔚來把錢花在了刀把后面的裝飾繩上?!?/p>
如果連一顆全棧自研的全球首顆5nm芯片篇都只是刀把后面的裝飾,那么刀刃是什么?是無限地內卷價格戰,導致消費者只能買到里子偷工減料的新能源車?是每年十位數的廣告費,全網的輿論管控?還是唯每個月甚至每周的銷量定生死的片面觀點?
都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技術主權”將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而蔚來在做的,是給中國汽車們留下不被卡脖子的技術主權。事實上,過去十年里,蔚來投入研發激光雷達,投入研發空氣懸掛、主動懸掛,投入研發全鋁車身、線控轉向,在2021年就組建芯片團隊開始攻關自研高階智駕芯片。每一項都是中國汽車產業研發的無人區,很多領域甚至在致力于打破歐美幾十年的壟斷,卻沒少被輿論嘲笑,說蔚來什么都想做,就是不想賣車。
我們是不是應該,對這些“老實人”們更多的耐心,你可以不買蔚來的車,但沒必要對這樣的企業矛頭所向,不是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