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涅茨克前線,一輛烏軍遠程操控的履帶式機器人緩緩逼近四名俄軍士兵。士兵們蜷縮在被炸毀的掩體廢墟中,面對這個裝載炸藥的無人裝備,最終顫抖著舉起雙手投降。在無人機引導下,他們自行走向烏軍陣地,成為人類戰爭史上首批被機器人獨立俘虜的軍人。
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傳這一“革命性戰果”:先用自爆無人車摧毀俄軍掩體,再派另一輛無人車逼近,最終迫使俄軍士兵投降。
“我們完全依靠無人裝備,在沒有地面部隊協助的情況下俘獲了敵軍。”烏軍方這樣宣稱。
7月14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時拋出一項顛覆性方案: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17套“愛國者”防空系統,所有費用由北約盟國100%承擔。
“武器運往北約,北約會支付這些武器的全部費用。”特朗普在接受NBC電話采訪時直言不諱。這一模式創下俄烏沖突以來的軍援新紀錄。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將政治博弈轉化為精明的商業交易。根據協議,歐洲盟友需出資購買美國武器再轉交烏克蘭,德國已率先承諾撥款10億歐元購買“愛國者”系統。
更令國際社會震動的是特朗普拋出的 “50天通牒”:若俄烏雙方在此期間未能達成停火,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100%懲罰性關稅,連帶與俄貿易的國家也將被征收次級關稅。
這一政策轉向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喜出望外。軍援消息公布次日,他立即宣布“軍事援助渠道已全面恢復”。這份“禮物”尚未送達,烏克蘭多地已遭俄軍猛烈空襲。
烏軍對“無人裝備俘敵”事件的宣傳充滿戲劇性,但戰場現實遠非如此簡單。這起事件雖然新奇,卻只是殘酷戰爭中的零星插曲。
分析指出,烏方宣傳存在明顯夸大成分。俄烏雙方都在大規模使用無人機,社交媒體上頻繁出現士兵向對方無人機投降的畫面,并非烏軍獨有現象。
當前戰場核心仍是傳統火力與兵力的較量。俄軍整體上仍占據優勢,烏軍憑借無人機創新應用勉強維持僵持局面。俄軍在頓巴斯采用 “重炮清場+步兵推進”戰術,系統性地蠶食烏軍陣地。
俄軍內部矛盾顯現。頓涅茨克籍士兵在流傳前線的錄音中抱怨:“他們把最苦的活兒扔給我們,我們自己的指揮官沒多少發言權了。”頓涅茨克人民軍“老兵”與俄聯邦常規部隊間的摩擦削弱了俄軍作戰效率。
指揮體系問題同樣突出。5月初,某旅在伊久姆方向的行動因通信延遲導致協同進攻計劃滯后九小時,錯失戰術機會。
烏軍正面臨比前線失利更致命的危機——內部瓦解。2025年前五個月,官方登記逃兵已超9萬人,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腐敗的執法系統無力追責,形成 “逃亡-強征-再逃亡”的惡性循環。第聶伯河畔訓練營曝光丑聞:新兵被軍官用氣槍射擊腿部,鐵籠囚禁代替營房住宿,70%受訓者在開赴前線前逃亡。
前線指揮官安東·切爾尼坦言:“當平民被槍指著送上戰場,潰逃成為生存本能,軍隊凝聚力蕩然無存。”
兵員短缺導致烏軍戰斗力嚴重縮水,基輔宣稱的“88萬大軍”已名存實亡。戰場失利進一步加劇基輔政權的信任危機,高層忙于權力斗爭,無心整肅軍紀。
雪上加霜的是,烏克蘭軍工基礎幾乎被摧毀。俄軍持續打擊能源系統,使烏克蘭從電力輸出國變成進口國,許多工業活動陷入停滯。
就在特朗普宣布軍援的24小時內,俄羅斯發動了年內最大規模的空襲行動。7月15日至16日,俄軍出動397架無人機和18枚導彈,對哈爾科夫、文尼察、伊茲梅爾等地發動混合打擊。
空襲規模呈現指數級增長。2025年7月的突襲規模已相當于6月的十倍,最高記錄是一晚發射700多架無人機。
俄軍無人機生產能力驚人。目前正在計劃將其日產量提高到2000架,相當于一年生產73萬架。這些被西方稱為 “伊朗小摩托” 的無人機已成為對烏空襲主力,成本低廉卻消耗烏軍昂貴的防空導彈。
多瑙河港口伊茲梅爾成為重點打擊目標,一夜之間至少發生7起爆炸。這里是轉運北約武器的關鍵節點,俄軍意圖切斷西方軍援通道。
哈爾科夫裝甲工廠遭 “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和無人機聯合打擊,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軍工企業也遭重創。俄軍用新型FAB-3000滑翔制導炸彈將整棟樓房夷為平地,沖擊波震碎三公里外所有車窗。
黑海上空,一架羅馬尼亞空軍的F-16戰機與俄羅斯蘇-35戰機正面對峙。機翼下的空對空導彈在烈日下閃著寒光,雷達告警器的尖嘯撕裂駕駛艙的寧靜——這是北約戰機首次與俄軍直接對抗,普京劃定的“外國軍隊不入烏”紅線被徹底踏破。
英國和法國簽署的《諾斯伍德宣言》正在催生一支5萬人的多國部隊。這支由英法共同指揮的聯軍,涵蓋海陸空三軍,一旦停火協議生效將立即接管烏克蘭領空防衛。
軍援競賽白熱化。英國斥資16億英鎊緊急生產5000枚“LMM歐洲燕”防空導彈運往烏克蘭。這種僅重13公斤的微型導彈能夠以1.5倍音速撕裂俄軍無人機。
德國不來梅的軍備車間,工人們正在調試愛國者導彈生產線。德國少將弗洛伊丁宣布:2026年起,德國將繞過美國直接向烏克蘭輸送防空導彈。
俄軍則以更致命武器回應。俄國防部戰報顯示,單日俄軍傷亡1040人,總傷亡突破103萬。西伯利亞鐵路線上,二十節滿載燃油的車廂在烏軍襲擊下化作沖天火柱,這是年內第三次成功襲擊俄軍后勤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