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及棲息地評估項目第一階段工作中傳來好消息——工作人員在轄區鄉鎮成功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的活動身影。這一發現不僅拓展了黑鸛在青海省的已知分布范圍,更蘊含著極大的生態價值,彰顯出當地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與保護工作的顯著成效。
黑鸛(Ciconia nigra)隸屬鸛形目鸛科,是全球瀕危的珍稀鳥類。它體長約1至1.2米,身姿修長挺拔,頭、頸、腳均顯纖長,長而粗壯的喙與腳呈現出鮮艷的紅色,身上羽毛除胸腹部為純白色外,其余均呈黑色,黑色羽毛在不同光線折射下還會透出變幻多姿的金屬光澤,飛行時頭頸伸直的姿態更添靈動優雅。作為典型的涉禽,黑鸛多棲息于河邊、農田及沼澤等有水地帶,以魚類、蛙類、蛇類和甲殼類為食,憑借敏銳的視覺和矯健的身手精準捕食。目前,它已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其生存狀況備受關注,足見珍貴程度與保護的重要性。
據了解,截至6月底,樂都區順利完成該項目第一階段調查,期間累計拍攝影像照片3270張,布設紅外相機23臺,共記錄到野生動物57種,分屬4綱17目29科。除黑鸛外,橙翅噪鹛、雀鷹、大鵟、紅喉歌鴝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在調查中被發現。這些數據不僅直觀展現了樂都區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更為當地制定科學的生態保護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而此次黑鸛的發現,更填補了當地相關調查的空白,為后續生態保護舉措奠定了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樂都區地處達坂山脈與拉脊山脈之間的湟水河谷地帶,獨特的“周圍高、中間低”河谷地形,造就了海拔1850米至4480米的階梯式地貌,涵蓋川水河谷、淺山丘陵、腦山及石質高山等多樣類型。這種復雜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態系統,為各類野生動物提供了適宜的棲息、覓食場所,也為黑鸛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樂都區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將持續加大調查與評估項目的執行力度,以更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深化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守護這片土地的生態之美,讓珍稀野生動物與人類在和諧共生中共享自然福祉。
來源:青海新聞網 作者:陳郁
編輯:趙婕 責編:謝青玉 監制:陳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