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場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現場展示活動在上海市檢察院舉行。檢察官生動還原了檢察建議從制發到落地見效的全過程,清晰展現了“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的遞進式監督路徑,彰顯了檢察機關推動社會治理從“治標”向“治本”深化拓展的有益探索——
以檢察建議書寫城市善治答卷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其法治化轉型,亟需司法機關以“治本之策”回應時代命題。
近年來,上海市檢察機關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做細做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將檢察建議作為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守護民生福祉的“法治密鑰”。
如何破解黃金迷局
2022年的一個下午,幾名公安干警帶著一摞案卷找到我,這是一起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案件的發生,致使12家金店的銀行賬戶被凍結,3153萬元非法資金在市場里暗流涌動。
隨著辦案的深入,我發現這種新型洗錢手段正形成完整產業鏈:電詐資金通過黃金交易洗白后,低價拋售兌換成虛擬貨幣跨境轉移,短短半年時間,類似案件激增至100余起,黃金市場淪為犯罪分子的“自動取款機”。
當時我院已批捕5名犯罪嫌疑人,但我深知單純就案辦案,此類案件還會再次發生,我院決定向轄區內的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制發檢察建議。檢察建議不是檢察機關單向發聲,而是多方參與的共治合意。為確保所提建議精準可行,我們走金店、進協會,問員工、詢顧客、訪專家。
2024年7月,上海市黃浦區檢察院檢察官與金店員工交流反洗錢法律問題。
“檢察官,我開門做生意,總不能攔著客人買黃金吧?”店員抱怨難辨正??蛻襞c洗錢者,行業協會擔心流失潛在客戶群,公安機關苦于缺乏預警機制……“防風險”和“保營收”這對原本形同孿生的短語,此刻卻站在了天平的兩端,稍有不慎就會失衡。
經研判,我院決定向涉案金店制發檢察建議,將其作為觀察行業問題的窗口和精準治理的錨點,動態跟蹤執行成效、提煉經驗、修正偏差。通過總結既往案例,參考相關管理辦法,在兼顧交易便利與風險防范的基礎上,我院在制發的檢察建議中列出5種有洗錢風險特征的交易形式,劃出現金交易和非現金交易的金額警戒線,并提出身份核驗必嚴、交易目的必查、信息記錄必全、可疑情況必報的“四必”監管體系,旨在實現每筆交易可追溯。
但當我們把這份檢察建議擺在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的會議桌上時,“達到這個金額就要核驗身份?現在年輕人結婚買三金都不止這個數?!蹦辰鸬曦撠熑吮硎静唤?。我調出前期調研數據說:“過去一年絕大多數涉案交易都在這個區間。我們不是要阻礙正常消費,而是給依法經營加把安全鎖?!弊罱K,檢察建議得到理解與支持。第二天,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即書面回復全部接受建議內容。
如今,反洗錢警示標語牌醒目豎立在轄區內每一家金店里、反洗錢培訓也已成為該行業員工入職培訓的標配。一次,根據金店提供的線索,公安機關當場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并通過追查抓獲2人,攔截被騙資金186萬元;先后審查大額購金交易410筆共計1.2億余元。自2024年7月制發檢察建議以來,涉案人數大幅下降。
回看辦理這起案件的過程,我逐漸理解了高質效辦案的要義——法治既有斬斷犯罪鏈條的雷霆之力,又有編織民生護甲的獨特匠心。我們不僅是犯罪的追訴者,更是社會治理的工程師,以法治為刻刀,在時代畫卷上雕琢安全與發展的平衡之美。
(講述人:上海市黃浦區檢察院職務犯罪和經濟犯罪檢察部檢察官 劉浩正)
守護“英雄”記憶
2024年2月,一封人民監督員的來信引起我的注意——英雄金筆廠內有大量珍貴圖紙和技術檔案面臨保存危機。
作為上海百年民族輕工業的代表,“英雄”二字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筆尖上的情懷。2023年,英雄金筆廠舊址被納入上海首批工業遺產名錄。舊建筑被保護起來,可那些記錄“老字號”民族工業發展脈絡的文史檔案如何保護呢?
我帶著疑問實地走訪,看到搬遷后倉庫里霉變破損的部分手繪圖紙。全國勞模、上海工匠劉根敏摩挲著一支鋼筆講起了檔案背后的故事:“別看它小,光筆尖就得經過30多道工序。最初的鋼筆設計圖紙都是手繪,記載著老師傅們逐一攻克技術難關的探索歷程,精美程度令人贊嘆!”
在泛著雪花的影像資料里,我們看到了1958年首支國產鋼筆誕生的場景、1984年中英簽署聯合聲明時使用的鋼筆……模糊的畫面中,老工匠們伏案打磨的身影與時代光影重疊。角落里,還有幾盒老式錄像帶,現在連播放設備都很難找到。
這些由幾代工人一筆一畫勾勒的手繪圖紙,或是記錄鋼筆作為“親歷者”參與那些歷史時刻的影像資料,在技術更迭中逐漸褪色——都是唯一原件,沒有進行電子化復制,有些甚至存在永久性損毀、滅失風險。
我們認為,這些文史檔案、技術圖紙隨舊址建筑而來,既承載著完整的鋼筆產業記憶,也承載著民族工業的精神內涵,應作為工業遺產核心物項納入整體保護。在檢察機關推動下,英雄金筆廠認識到了這些檔案的價值和意義。但工業遺產保護工作在國內仍屬前沿領域,檔案資料數目龐大、價值難以評估,哪些需要保護?應該如何保護?
2024年7月,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檢察官與檔案專家調研檔案保護進展情況。
圍繞相關資料和檔案如何做好長久保護和有效利用,我院邀請專家討論保護方案后,依法制發檢察建議,建議相關各方在法定期限內分工做好珍貴技術資料及檔案底數摸排梳理,分類管理及價值挖掘,及時開展保護利用工作。
檢察建議不僅是一份法律文書,更是檢察機關融入社會治理的鑰匙。為進一步解決企業實際需求和保護能力不足問題,更好發掘歷史文化價值,我們請來檔案專家、志愿者團隊與企業代表共同梳理,在完成3600余卷62萬余張摸底統計后,確認了“中國重要時刻中的‘英雄’”保護主線。兩個月后,具有重大價值的數千份圖紙、影像資料啟動數字化搶救。
保護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坝⑿邸本裨俅我l文化共鳴,相關工作得到工業和信息化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支持,在建的上海工業博物館將保護成果收錄入館永久收藏。今年5月28日,珍貴的圖紙、檔案資料被正式認定為上海工業遺產。
一紙檢察建議,連接起民族企業生存與文化傳承的齒輪,讓民族工業精神穿越百年歷史續寫新的故事。我的耳邊又回響起英雄金筆廠車間里流傳的那句話——筆尖雖小,需千錘百煉;歷史雖重,必代代相傳。
(講述人: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公益檢察室主任 尹波)
擊碎“星期寵”套路
“檢察官,這是我家寶貝剛買來時拍的視頻,活蹦亂跳的。”翻著手機里那段令人心痛的錄像,張女士眼眶又紅了。她花費1萬元買的布偶貓,第三天就開始嘔吐便血。更讓她揪心的是,寵物店老板不僅拒絕退賠,還說有本事就去告。
這是我在閔行區檢察院辦理的白某惡勢力團伙案中,170余個受害經歷中的一個。2023年初,我翻開案卷就被驚到了——1900余條投訴像雪花般堆積,被害人購買的寵物一周內陸續發病,即所謂的“星期寵”。
經查,白某糾集多人,在明知所售寵物存在嚴重健康問題的情況下,利用特定話術誘騙消費者購買,并以假疫苗給寵物接種,偽造養犬登記證、寵物健康證,騙取消費者錢款。面對被害人上門維權,白某等人以辱罵、推搡等方式阻撓,并拒絕賠償。執法人員檢查時,白某等人竟公然驅趕、挑釁。被查封的寵物店里,那些成堆的假疫苗藥瓶折射著寒光,偽造的養犬證公章刺痛人心。
“必須斬斷這條黑色產業鏈!”我連續幾個月泡在案卷里。針對被害人數量多、分布廣、取證難的問題,我通過多種方式聯系查找。提起公訴時,報案人數從審查逮捕時的43人增加至170余人。
2023年12月,隨著法槌落下,這個盤踞三年的惡勢力集團被徹底摧毀。12名被告人分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至一年十個月不等,并處罰金、剝奪政治權利。
案子結了,我的心卻沒放下——眾多投訴背后,暴露出的是整個寵物行業的監管漏洞。如果不把這些漏洞補上,還會有新的商家坑害養寵人。隨后,我們開始了一場“源頭之戰”。我扎進堆積如山的行業規范里,對照經營備案、防疫檢測等關鍵環節逐條梳理,發現問題遠比想象中更復雜:有的店鋪開了三年都沒備案,有的用別人身份注冊“幌子公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繼續騙人,更別說那些“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的霸王條款,讓消費者維權難如登天。
為深挖案發原因,我們走訪行政監管部門,實地查驗檢測設備、當面聽取工作意見,全面了解行業監管法律依據、工作模式及困難問題。
“必須開出治本良方!”我院依法向行政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加強日常巡查,讓備案不再是“紙上規定”;增加檢疫點、加大抽檢頻次,讓“問題寵物”無處遁形;嚴把注冊審核關,杜絕黑心商家換個“馬甲”又騙人;嚴查霸王條款,給格式合同戴上“緊箍咒”。
2024年8月,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檢察官與行政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溝通情況。
我院還與行政監管部門制訂工作方案,共同開展全區寵物銷售場所大排查,我跟隨行政執法人員一家家上門檢查,給經營者講法律、講規范,當看到有商家主動貼出“寵物健康承諾書”時,我心中也特別暖。我院還推動搭建多部門信息共享平臺,把違法企業列入“黑名單”,讓失信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推動建立寵物行業誠信檔案,形成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從嚴懲12名被告人,到推動行業整改,我們用了兩年多時間。有人問我,辦個案子有必要這么折騰嗎?我忽然想起辦案時熬過的夜、跑過的店、翻過的卷宗——當看到越來越多的養寵人放心地把“毛孩子”帶回家,看到寵物經濟在規范中越做越好,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當下,寵物經濟正奔向藍海,我將繼續以檢察之力,讓每一筆消費承載信任,讓每一個“毛孩子”都能遇見真心愛它的家人。
(講述人:上海市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曹化)
破除“風險抵押金”慣例
2024年6月,某建筑公司員工季某來到我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遞交了一份支持起訴申請書。2013年,季某以勞務派遣形式入職某建筑公司,從施工人員一路干到項目經理,卻被企業以風險抵押金名義收取了3.8萬元,當季某離職時,企業又以項目虧損為由拒絕返還風險抵押金。勞動仲裁機構認為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爭議事項不屬于仲裁受理范圍,不予受理。
我們到公司走訪調查時,該公司負責人指著員工激勵手冊強調:“建筑行業一直都這么干,收錢是為了綁定責任,他們是自愿繳納的?!蔽乙庾R到這不是簡單的糾紛,建筑公司向勞動者收取風險抵押金是違法行為,不僅有民事支持起訴的必要,行政監管部門也應對建筑公司履行監管責任。
上海市嘉定區檢察院檢察官在討論案情。
為固定證據,我們查閱案卷資料,發現已辦理24起同類案件,涉及金額80余萬元。而且,該公司總是在開庭前匆忙退錢,勞動者也都選擇了撤訴,于是這種慣例就這樣在沉默中延續。為此,我院就風險抵押金性質問題召開研討會,邀請法學專家、資深法官、行政監管部門負責人參加,與會人員討論后一致認為,建筑公司向勞動者收取風險抵押金違反法律規定,仲裁機構應將此類糾紛納入勞動爭議仲裁范圍。
建筑公司以目標責任考核等名義向勞動者收取錢款,其實就是將商業風險轉嫁給普通勞動者。2024年3月,我院向法院發出支持起訴意見書。最終,該建筑公司主動與季某和解,3.8萬元風險抵押金如數退還。
撬動數十年陳規,還需多方協作。我院依法向相關單位制發檢察建議,在加大勞動保障行政執法檢查力度、完善勞務派遣行業監管體系、深化裁審一體化等方面提出建議。檢察建議發出后,我們與行政執法人員一同走訪該建筑公司,提示用工風險,引導其建立合法和諧的勞動關系。隨后,某建筑公司全面整改不規范用工現象,退還132名勞動者風險抵押金473萬元。
案件辦結后,長達數十年的風險抵押金也退出舞臺,但檢察機關守護公平正義的腳步卻一直在路上。
與此同時,我院以此案為契機,做好辦案“后半篇文章”,與當地法院、人社、總工會等單位成立支持起訴“大聯盟”,開通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提供便捷高效途徑;搭建智慧監督平臺,依托數據碰撞比對,及時發現行業監管漏洞;向轄區內多個建筑企業發放風險防范提示,走進工地開設“塔吊下的法治課”,面對面告訴建筑工人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法治中國,從來就沒有“法不責眾”的灰色地帶,只有永遠向陽而生的公平正義。檢察機關也將繼續秉持為民初心,為守護公平正義不懈努力。
(講述人:上海市嘉定區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部副主任 沙孝能)
來源:檢察日報·先鋒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