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把臺灣當做一個誘餌,只要老美敢出動航母或軍艦支援臺灣,大陸就準備在這片海域上與它一決高下。
美國一開始并沒有把我們的警告放在心上,依舊按照老劇本,拉上日本、澳大利亞的艦隊,浩浩蕩蕩地開赴而來,試圖用龐大的艦隊規模給中國施加壓力。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一腳踏進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里。
事情的發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就在美日澳聯合艦隊歷經長途奔波,終于抵達臺灣周邊海域。
當他們準備擺開陣勢的時卻收到了一個讓他們集體傻眼的消息:中國的軍事演習已經圓滿結束,解放軍的艦機正在有序撤離。
廣闊的海面上,前一刻還劍拔弩張的氣氛蕩然無存,只留下一支氣喘吁吁、不知所措的聯合艦隊,像一群來遲了的客人,宴席早已散場。
沒過多久,中國再次宣布在臺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
美國明知這可能又是一場空跑,但作為“世界警察”和盟友的“老大哥”,它又不能坐視不理,否則其在亞太地區的信譽將徹底崩塌。
于是,只能硬著頭皮,再次集結艦隊,重復上一次的無效奔波,結果毫無意外,等他們趕到時,中國又一次宣布演習結束。
幾次三番下來,美軍高層終于算明白了這筆賬,每一次緊急馳援,航母戰斗群的燃油、彈藥、人員補給和裝備損耗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但這支耗費巨資的強大力量,卻連一個開火的機會都找不到,反復被中國牽著鼻子走,進行著毫無意義的戰略消耗。
這種只虧不賺的買賣,讓五角大樓的耐心和預算都迅速見底。
最終,在內部反復權衡之后,撤退成了唯一理性的選擇,龐大的艦隊調轉航向,帶著滿腔的憋屈和無奈,從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陣線上收縮兵力。
美國之所以在這場博弈中如此被動,不敢越雷池一步,根源在于中國亮出的硬實力底牌,這手王牌的核心,就是中國的火箭軍和東風系列導彈。
在歷次演習中,解放軍都有意無意地展示了其強大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當導彈拖著尾焰,以無可匹敵的速度精準命中數千公里外的靶區時,傳遞的信號已經再明確不過:這片海域,任何敢于介入的外部軍事力量,都將處于我方的火力覆蓋之下。
對于美軍航母戰斗群來說,這意味著它們曾經賴以為傲的海上霸權地位,已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所謂的“航母殺手”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同樣,美軍在日本和韓國經營多年的軍事基地,也從遏制中國的橋頭堡,變成了在中國火力威脅下的“人質”。
一旦開戰,這些基地很可能在第一波攻擊中就陷入癱瘓。
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威懾,讓美軍空有龐大的艦隊,卻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被動地跟著中國的節奏,陷入被消耗的泥潭。
中國的這一手“圍點打援”的陽謀,不僅在軍事上逼退了美軍,更在戰略和心理層面取得了完勝。
它成功地將臺灣這張美國手中的“牌”,變成了消耗美國戰略資源的“誘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