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前兩天,特朗普給俄羅斯下了道“最后通牒”。口氣很大:如果俄烏50天內沒搞成和平協(xié)議,那就出手制裁,對俄羅斯征100%的關稅!
俄羅斯聳聳肩:反正從開打到現(xiàn)在,6500多項制裁下來,跟美國基本沒什么生意,一年35億美元而已,可忽略不計。
白宮接著出牌:對那些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加征“次級關稅”,稅率也是100%!
這就有意思了。
一
用美國商務部長的話說,白宮這次要搞的是“次級制裁”,對與俄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征收可能高達500%的關稅。
啥叫次級關稅、次級制裁?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解釋,所謂次級制裁,是指美國依據(jù)國內法律,對與其初級制裁對象有經貿往來的國家或實體進行的制裁,是美國濫施長臂管轄的一種手段。
說白了,就是連坐。
類似做法,之前用在美國認定的“恐怖主義國家”身上,不許第三國和這些國家做生意,不許用美元交易,違者必被罰。孟晚舟案、中興案等,就都與這類制裁相關。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又搞出個“次級關稅”。3月,白宮就說,誰要敢買委內瑞拉、伊朗的石油,就等著被加稅;現(xiàn)在又準備用到俄羅斯頭上。
言下之意,你俄羅斯對關稅不敏感,你的石油客戶對關稅可敏感!
二
目前俄羅斯石油的主要出口國,是印度和中國。誰會受影響呢?
先說中國。2024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超1億噸,占咱們總進口的近兩成。其他的主要進口地,包括沙特、伊拉克、巴西等,非常多元。
還有非美元結算體系的避風港作用。周密介紹,由于美國制裁頻出又反復不定,嚴重削弱美元的國際信用,也削弱各方使用美元意愿。當下及未來一個階段,全球貿易尤其是對俄貿易,結算方式將更多元,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俄羅斯出口存續(xù)。
但印度受到的影響可能實打實。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印度低價抄底俄石油,在本國精煉后賣給歐美,賺了不少。印度能源高度依賴進口,俄羅斯是頭號供貨商;印度的武器系統(tǒng),大半也靠俄羅斯供應。因此,美國一直在指責印度幫俄羅斯“規(guī)避制裁”,如果次級關稅真的落地,給印度來個100%、500%的關稅,莫迪政府可能非常難辦。
畢竟,俄油萬萬不能斷,要真轉而向中東或美國購買原油,那價格高得可不止一星半點;美國又惹不起,萬一整點美元清算封鎖什么的,印度企業(yè)就得趴窩。
兩頭都是大哥,兩頭都不好惹,怎么辦?外界非常期待看到印度應對的表現(xiàn)。
周密分析認為,俄羅斯作為全球重要石油供給國,一旦供給受阻,化石能源等全球初級能源價格會明顯上升。眼下投資者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前景仍在觀望。
圖為特朗普和莫迪 圖源外媒
三
話又說回來,為啥美國突然搞次級制裁、次級關稅這一套?
倆字:急了。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分析,特朗普長期調停沖突無果,對俄失去耐心,想通過對俄施壓推動沖突結束,回應美國國內“減少海外軍事干預”的主流情緒。同時,用促和動作擺出“調解人”姿態(tài),既為后續(xù)甩鍋做鋪墊,也為選票做準備。
另一方面,這也是特朗普政府標志性的交易式、脅迫性外交。之前重壓之下逼著烏克蘭簽了礦產協(xié)議,現(xiàn)在對俄加關稅故技重施,也是想“威脅換對話”,讓俄羅斯乖乖坐下來。
有意思的是,美國這次還高調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并特意說明:北約掏錢——嘴上喊“促和”,手里遞刀子。既不用自己花錢,又能向對手施加壓力,傳遞“誰不站隊就罰誰”的信號,一石N鳥,豈不妙哉?
問題是,次級制裁,真能奏效?
單從石油和能源供應上說,美國此舉既很難傷到俄羅斯,也切不斷其他國家與俄能源貿易,反而可能撕裂全球供應鏈。作為目前重要的能源國,美國自身也會受影響。
至于關稅、制裁的效力?
之前美國大搞對等關稅,大家沒妥協(xié),暫時就沒了下文。既然白宮朝令夕改、反復無常,理智的選擇自然就是以靜制動、再等等看,其次就是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在能源、安全、供應鏈上多分散布局。
還是那句話:世道變了,光靠強壓那一套,已經不管用了。
圖為特朗普和普京 資料圖 圖源外媒
文/子木、點蒼
編輯/綾波
視頻/山秋、胡楊、安先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