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曉
“可能西安城墻上有人誓言不分,可能要去到大理才算愛得認真”“不如見一面,哪怕是一眼”“人間一場煙火,你曾盛開過”……很多人對這些旋律和歌詞十分熟悉,卻不知道這些歌曲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總府路的春熙坊“制造”出來的。
近年來,春熙坊逐漸成為中國的流行音樂圈來成都必去的打卡圣地,被譽為“熱歌制造機”的曲比阿且音樂工作室就在這里。他曾給海來阿木、程響、水木年華、王赫野、王琪、張磊、石頭、希林娜依高和云朵等作詞作曲、錄音混音和編曲制作。6年時間里,制作的30多首作品登上QQ音樂、酷狗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等音樂平臺排行榜冠軍。
曲比阿且在央視節目中演唱。受訪者供圖
如此高產且高質量的全能音樂唱作人是如何煉成的?
生長在彝族民歌之鄉的曲比阿且,從小就跟著媽媽和兄弟姐妹學唱歌。初中時,曲比阿且遇到了自己第一位音樂上的領路人——音樂老師吉子依伊,他學會了基礎的音樂理論,也自學了吉他等流行器樂。高中的時候,曲比阿且唱歌和彈吉他已經在學校里小有名氣。高三時,家里突發變故,曲比阿且不得不決定畢業以后不再上大學,但他跟班主任承諾,自己將繼續學習音樂。
高考結束后,曲比阿且和幾個愛好音樂的同學決定在雷波縣搞一場演唱會。“當時我在縣城里搞音樂已經有了點名氣,但是我要生活。”曲比阿且回憶,自己想著學電視里一樣,通過搞演唱會養活自己和家庭。
演唱會涉及的場地、音響、消防、安保、售票等所有環節,曲比阿且都自己去跑。經過了近一個月的奔波和籌備,演唱會如期舉行。原本可以坐800人的影院大禮堂,涌入了上千人,把負責維持秩序的保安都擠進去一起聽。這場成功的演唱會讓曲比阿且獲得了雷波縣文化局的認可,隨后,他通過考試成為縣文化館溪洛渡民族藝術團的一名音樂制作人員。
在縣里為民族音樂采風和制作音樂2年后,曲比阿且覺得需要積累更多音樂知識,便決定辭去工作,去成都學習和發展。他去四川音樂學院附近的書店抄音樂書,瘋狂學習各種音樂知識乃至跨學科的文哲史知識,還自學了幾十種樂器的演奏技巧和編曲應用。為了學錄音和視頻制作,他泡在網吧里,學起了Pro tools、Cubase、PR、FLASH、3DMAX等音視頻制作軟件。“別人都在網吧打游戲,只有我一個人在學軟件。”曲比阿且說。
通過近10年的自學,這個從大涼山走出來、沒有上過一天大學的“音樂癡”,自己可以完成作詞、作曲、編曲、錄音、混音、母帶、數字音樂發行、MV拍攝、3D建模與動畫、影視剪輯調色與后期合成等全流程的制作。“可以說,我一個人就是一條音樂產業鏈,所有環節我自己都可以做,有人說我是音樂的六邊形戰士。”
2015年,學有所成的曲比阿且創辦了個人音樂工作室,開始了在音樂制作上的一路“狂飆”。短短幾年時間,曲比阿且創作了《可能》《等你歸來》《人間煙火》《煙雨人間》《啟程》等編曲作品、《不如見一面》《三生三幸》《點歌的人》《你的萬水千山》等錄音作品。在電視音樂綜藝方面,曲比阿且及其音樂作品已成為央視和各大衛視常客。
音樂作品的成功,讓曲比阿且拿獎項和表彰拿到手軟。隨著名氣越來越大,面對眾多去北京發展的邀請,曲比阿且拒絕了。他說,自己最寶貴的青春時光都是在成都度過的。成都市高新區等多個區縣已經跟曲比阿且聯系,希望整合他的資源,建立音樂制作基地,為四川培養更多的音樂人。
“吃過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但我今天的成績也離不開成都良好的氛圍、豐富的音樂人才和我對故鄉的感情。”曲比阿且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為成都“音樂之都”建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