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消防車、救護車都不放在眼里,暴走團就這么橫?
圖片取材于網絡
本以為暴走團只敢在普通民眾面前耍威風,沒想到如今他們的行為更加出格,面對消防車和救護車,竟然也敢正面硬剛,上百名中老年人列隊將道路堵得嚴嚴實實,絲毫不讓。
小孩子都明白要給消防車和救護車讓路,這群加起來年齡超過幾千歲的長者會不清楚嗎?如此肆無忌憚,究竟是什么給了他們如此蠻橫的底氣?
圖片取材于網絡
一、暴走團不讓道
7月17日傍晚,在遼寧朝陽某景區的沿河人行步道上,一支身穿紅衣白褲、精神飽滿的隊伍正在集結。他們排成三列,最前排幾人手持旗幟,似乎正準備出發。
圖片取材于網絡
恰好在附近鍛煉的網友倔牛(化名)看到這一幕,出于記錄日常生活的習慣,他掏出了手機。他未曾想到,自己即將拍下一段令人震驚的視頻。
圖片取材于網絡
視頻中顯示,這支暴走團幾乎占據了人行步道五分之四的空間,其他行人只能靠邊通過。此時,三輛閃爍著警燈、鳴著警笛的消防車和救護車迎面駛來,但暴走團成員仿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毫無避讓動作。
圖片取材于網絡
即便救護車試圖超越兩輛消防車先行通過,并多次鳴笛示意,暴走團仍舊無動于衷。雙方在道路上僵持不下,誰也不肯退讓。
圖片取材于網絡
大約僵持了一兩分鐘后,最終是救護車選擇讓步,它靠邊騰出空間,等待暴走團整支隊伍浩浩蕩蕩地通過后,才得以繼續前行。
圖片取材于網絡
視頻中,網友還特別說明,這三輛公務車輛每天都要前往景區大舞臺旁的空地駐守,也就是說,它們是執行日常執勤任務,并非緊急救援。
圖片取材于網絡
很多人看到“不是緊急任務”后,情緒似乎沒那么激動了,但仔細想想,“任務是否緊急”真的是問題的關鍵嗎?
即便是非緊急任務,消防車與救護車也具備特殊身份,理應受到尊重。就像警車正常巡邏時,行人不會故意擋道,救火車例行檢查時,車輛也不會惡意別車。而暴走團顯然認為“我的行進節奏不能被打亂”,說到底,這正是自私與冷漠的表現!
圖片取材于網絡
連基本的避讓意識都沒有,這群加起來幾千歲的中老年人,真遇到緊急救援情況,他們會主動讓路嗎?
二、事件曝光,引發熱議
說實話,為消防車和救護車讓道是什么難以做到的事嗎?即使暴走團排成三列,只要稍微調整一下隊形,三輛車就能迅速通過,最多耽誤不到一分鐘。
圖片取材于網絡
難道暴走團走路還要講究“吉時”,哪怕晚走幾十秒也不行?這次遇到的是執勤車輛,看起來沒造成嚴重后果,但如果碰上真正的緊急救援任務,暴走團還會如此強硬嗎?難道在他們眼中,健身比救人更重要?
更諷刺的是,從暴走團揮舞的旗幟上可以看到,這支隊伍名叫“在路上”,其他旗幟上還有水機、電動車等廣告信息。連廣告收入都能賺,卻不愿意為救援車輛讓出一分鐘,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圖片取材于網絡
事件在網絡上曝光后,社交平臺上幾乎一邊倒地對暴走團進行譴責。有網友質疑:哪條交通法規允許老年人不避讓消防車和救護車?難道還要雙方協商各退一步才合理?
圖片取材于網絡
有網友指出,這群人就是太閑了,如果取消他們的養老金或評優資格,他們還會這么囂張嗎?
圖片取材于網絡
還有網友強調,這個社會不是“誰老誰有理”,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圖片取材于網絡
更有網友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有天,救護車上載的是暴走團組織者的家人,他們還會這樣嗎?
圖片取材于網絡
為何網友態度幾乎一致?因為他們早就受夠了暴走團的種種擾民行為!
三、健身群體淪為社會公害
幾年前,“暴走團”剛出現時,不少人覺得是一道積極向上的風景線,一群老年人結伴鍛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排解寂寞,確實值得鼓勵。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支隊伍逐漸變了質,從“健身組織”演變成了“社會公害”。
圖片取材于網絡
清晨的公園小徑、傍晚的濱江步道,本是市民散步、兒童玩耍的場所,卻經常被暴走團用擴音喇叭和整齊步伐“占據”。
有家長曾吐槽:帶孩子在江邊玩耍,突然被十幾人的隊伍沖過來,喊著口號差點撞到孩子,提醒他們慢點走,反而被他們反駁,仿佛他們擾民還有理了?
圖片取材于網絡
更嚴重的是,暴走團還侵占機動車道。山東、河南等地都曾出現暴走團在馬路中央列隊行進,與機動車爭道的現象,甚至因此引發交通事故。
圖片取材于網絡
此外,為了保持節奏,不少暴走團使用大功率音響播放高亢的音樂或口號,音量之大,甚至能傳遍整條街道。如果說廣場舞大媽的音響不顧考生復習,那暴走團的口號也從未考慮過熬夜加班的人。
圖片取材于網絡
當健走變成“霸道”,當鍛煉變成“擾民”,這樣的暴走團與社會公害有何區別?面對他們日益猖獗的行為,公眾真的只能默默忍受嗎?
在遼寧朝陽的事件中,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救援車輛最終選擇了讓步。或許是任務不緊急,或許是擔心引發沖突。但這種“退讓”,是否在無形中助長了更多人的囂張氣焰?
圖片取材于網絡
正如網友所說:“今天敢攔執勤車,明天就敢堵急救車,規則的口子一旦被撕開,誰能保證下一次不是關乎人命?”
給救援車輛讓道不僅是社會共識,更是法律規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車輛和行人遇到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時,必須讓行。
即使不是執行緊急任務,妨礙公務行為也可能面臨處罰。但在現實中,對暴走團的管理往往停留在“口頭批評”,極少有實質性的懲罰。而此次事件中,當地派出所回應稱:這是個人素養問題,會聯系負責人進行教育批評。
極目新聞:2025年7月18日報道
但批評教育真的能讓他們收斂囂張氣焰嗎?廣大網友早已給出了否定答案。
筆者觀點
健身的意義,不僅是強健體魄,更在于守住內心的底線。消防車和救護車的警笛,不僅是任務信號,更是對生命和規則的警示。這些連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不該被成年人用蠻橫掩蓋。
圖片取材于網絡
最重要的是,誰也無法保證自己永遠不會成為需要緊急救援的對象。當生命通道被堵住的那一刻,再后悔,又有什么意義呢?
參考資料:環球網:2025年7月18日《老年“暴走團”阻礙消防車救護車通行,最新回應》極目新聞:2025年7月18日《派出所回應暴走團占道逼停120和119:會聯系負責人進行批評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