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R 全線創意總監 Jonathan Anderson 的個人品牌 JW Anderson 在不久前宣布轉型為生活方式品牌,外界的第一反應自然是以 DIOR 的創作為重心的妥協,但 JW Anderson 近幾季的不溫不火似乎也走到了轉變風格或直接轉型的岔口。生活方式品牌市場本就是內卷嚴重的賽道,Jonathan Anderson 究竟有何底氣推倒重來,JW Anderson 又到底特別在哪?
設計師品牌轉型生活方式單位,JW Anderson 有何特別?
Via Instagram @jw_anderson
在 DIOR 正式推出首個系列不久后,Jonathan Anderson 的個人品牌 JW Anderson 宣布從服飾品牌轉型為生活方式品牌,這種轉變在整個時尚潮流行業都十分罕見,背后當然是 Jonathan Anderson 如今分身乏術的不得已而為之,同時在個人品牌沒有太多聲量的背景下于主動下沉、符號化或廉價出售之外選擇深耕生活方式,其實也是一種破局之道。
Via Instagram @loewe
畢竟在整個時尚行業都處于下沉期的背景下,很多高階品牌都朝著生活方式單位發展,譬如開辟床上用品產品線的 THOM BROWNE,但 JW Anderson 選擇完全轉型其實更能將 Jonathan Anderson 在 LOEWE 未能完全施展拳腳的實驗性企劃以更獨立的方式呈現,而在 LOEWE 任職的數年中憑借對于不同屬性傳統工藝的精準拿捏成功讓 LOEWE 的業績節節攀升,成為當下為數不多表現強勁的奢侈品牌,甚至一些迷你配飾都具備極高的可玩性,就比如 LOEWE 2024 秋冬女裝系列中的戒指和手鐲,受到拜占庭藝術的啟發,運用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微馬賽克技法,打造出以十八世紀圖案為靈感的寵物犬造型,方寸之間盡顯 Jonathan Anderson 對于歷史文化的精準摘取。
Via Instagram @loewe
同時 Jonathan Anderson 對于 LOEWE 整體風格的塑造并沒有太過劍走偏鋒,而是將不同地域的文化結晶以更具穿透力的雋永審美串聯在一起,探索穿越時空的功能巧思與奢侈時尚語境結合的種種可能性,這種與傳統文化深度對話的方式承托起全新的獨屬于 LOEWE 的美學表達,從陶藝到手工紡織到手工刺繡,再到燈具、擺件等配飾一應俱全,同時 Jonathan Anderson 與數十位來自不同地域的知名藝術家以及家族工坊建立起長久緊密的聯系,這些工藝元素橫貫十八世紀的拜占庭藝術、明清時期的玉石文化、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紡織技術等等,與風格屬性濃烈的時裝審美不同的是這些工藝元素如同檔案一般被 Jonathan Anderson 精心梳理,這些資源對比 JW Anderson 服飾線的時尚資源來說有著更廣闊的創意空間,同時 Jonathan Anderson 也有絕對的自主決策權。
Via Instagram @loewe
Via Instagram @loewe
回顧 Jonathan Anderson 在 LOEWE 時期的經典配飾作品,除了標識性的 Puzzle 之外,每年秋冬系列以及門店限定系列中,都會推出工藝繁復的古典主義包袋系列,盡管沒有太多聲量與曝光度,依然是與歷史對話的佳作。上圖中的 Squeeze bag 靈感源自 1750 年左右流行于切爾西的花卉圖案瓷器,皮革、金屬以及復雜的刺繡染色工藝烘托出宮廷韻味。下圖中的 Boat-shaped flower basket 則是入圍 2022 年 LOEWE FOUNDATION 工藝獎決賽的 Tanabe Chikuunsai IV,重新詮釋的傳統竹藝與 LOEWE 當下的調性十分契合,橫跨東西方的工藝藝術 Jonathan Anderson 都能輕松自如地調度,這些都將輻射到未來的 JW Anderson 產品線中來。
Via Wallpaper Magazine
而 Jonathan Anderson 牽頭呈現的「Crafted World」主題全球展覽再一次讓 LOEWE 與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高階傳統工藝深度綁定,Jonathan Anderson 試圖打造一個沉浸式體驗品牌標志性設計與文化合作的窗口,而非走馬觀花的打卡點,展覽內容跨越 170 余年,LOEWE 的歷史演變與工藝積淀一覽無余,尤其是在奢侈品市場去符號化的當下,這無疑是「秀肌肉」的最佳方式,也是 Jonathan Anderson 人脈資源、品味調性以及藝術元素調動能力的直觀展現。
LOEWE x Suna Fujita | Via Instagram @loewe
另一方面 Jonathan Anderson 在 LOEWE 時期積累的資源與試錯經驗完全可以平移到 JW Anderson,甚至可以將未來的 JW Anderson 看作是 LOEWE 的生活方式支線,加之 Jonathan Anderson 本人在 DIOR 的持續曝光,JW Anderson 在產品深度與話題度兩個層面都建立起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JW Anderson 生活方式的上限高于服飾線?
Via Instagram @jw_anderson
JW Anderson 其實發展至今除了與優衣庫的合作企劃之外沒有制造出太多話題度系列或單品,盡管 Jonathan Anderson 本人對于工藝的執著對比其他明星創意總監來說有著錯位優勢,身兼數職的境況下難免和 MARC JACOBS 這類設計師同名品牌一樣逐漸走向下沉路線,MARC JACOBS 混亂的產品線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設計師本人的聲譽,況且 Jonathan Anderson 仍舊是當下奢侈時尚行業炙手可熱的明星創意總監,面對個人品牌止步不前可能延伸出的一系列負面可能性,只有停業或開辟全新方向兩個選擇,選擇了后者的 Jonathan Anderson 野心似乎被外界低估了。
Via Instagram @jw_anderson
當巴黎時裝周上各個高階品牌的風格設定越來越素,更加追求工藝表現成為明確趨勢后,符號化消費的時代正在退出流行趨勢,消費端對于奢侈的定義也會發生根本上的改變,普遍更愿意為具有歷史積淀或工藝完成度的生活方式單品買單,從一眾奢侈品牌開始涉獵家居市場便能窺得一二。同時 JW Anderson 轉型生活方式品牌本就不需要太多標新立異的創新,而作為一個整合了全球頗具底蘊的傳統工藝文化的窗口,在整合后以更別致、具有指向性的審美二次輸出呈現,這比起流行趨勢不斷左右橫跳的服飾品類來說更具備可塑性與延伸性。
Via Instagram @jw_anderson
就比如 JW Anderson 近來對陶藝的探索,從 Dame Magdalene Odundo 到 SHAWANDA CORBETT 以及 JOHN WARD,這些來自英國陶藝藝術家和工作室都是 Jonathan Anderson 的摯友,在社交媒體公開介紹這些藝術家與工坊顯然是為之后的合作鋪路,而陶瓷本就是 JW Anderson 一直以來的定番生活方式品類配飾,受陶瓷收藏家祖父的影響 Jonathan Anderson 本人的品味亦十分刁鉆,想必今后與陶藝藝術家們的聯名將會成為主旋律之一。而這只是 JW Anderson 人脈資源的一角,從北美到東亞還有諸多藝術家與工坊均可以建立深度合作關系。
Via businessoffashion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街頭潮流領域的 fragment design,雖然同樣都是整合資源販賣品味,但 JW Anderson 顯然更加垂直,這種基于人脈資源建立起的產品脈絡本身就有極高的壁壘與不可復制性,這也是外界普遍看好 JW Anderson 轉型的根本原因,所以 JW Anderson 上限一定是高于服飾線的,畢竟有太多隱匿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工藝寶藏可供挖掘,這恰好也是 Jonathan Anderson 擅長的。
對于 Jonathan Anderson 來說,換個方向反而拓寬了事業邊界?
Via Instagram @jw_anderson
就如前文所說在 DIOR 擔任男裝和女裝全線創意總監的 Jonathan Anderson 于服飾創作層面當然是分身乏術,個人品牌從服飾單位轉型為生活方式單位既有妥協但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以退為進。
Dior Summer 2026 秀場陳列的畫作 | ia Instagram @dior
對于復古工藝與繪畫雕塑藝術癡迷的 Jonathan Anderson 在 DIOR 首秀現場布置的藝術畫作延續了其在 LOEWE 的品味,而結合 Jonathan Anderson 近期在 Fashion Neurosis 訪談中的觀點便可以佐證這一判斷。Jonathan Anderson 此次罕有地談到了想回溯與梳理自己在時尚行業的經歷與受到的啟發,亦想啟發更多的年輕一代,復古工藝與繪畫雕塑藝術正是貫穿 Jonathan Anderson 職業生涯的關鍵詞,所以此次轉型絕非為了 DIOR 而妥協這么簡單。
Via Instagram @fashionneurosis_bellafreud
除此之外 Jonathan Anderson 在此次訪談中十分隱晦地表達了對于「替代」與「創造力周期」的思考,拋出「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是無敵的、不可替代的」「創造力是階段性的,誰都會被取代」等觀點,以及對于「被挑戰的擔憂」,這些觀點都指向其在四十不惑的年齡階段追求脫離流行趨勢的永恒,畢竟總有年輕設計師可以憑借濃烈的個人風格與飽滿充盈的創造力取代前輩,而如何成為無法被挑戰與替代的特殊人物同時不斷地啟發后輩,對于復古工藝與繪畫雕塑藝術的深度挖掘則是最好的選擇。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去 Fashion Neurosis 官方賬號一探究竟。
Via Vogue Business
JW Anderson 轉型的另一面也是 Jonathan Anderson 本人的一份養老保險,在商業考量之外希望透過檔案庫一般的生活方式藝術品產品線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個人美學標簽,畢竟到了 Jonathan Anderson 這個級別的設計師或多或少都會有與歷史長河中的藝術家們一樣的精神層面追求,太多知名設計師的同名品牌最后因為商業因素反噬到設計師本人的聲望,最典型例子便是 Pierre Cardin。換言之則是 Jonathan Anderson 沒有對金錢的執著,全是對在行業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渴望,所以對于 Jonathan Anderson 來說,換個方向反而拓寬了事業邊界。
盡管目前還未看到 JW Anderson 轉型的具體動向,但結合 Jonathan Anderson 的過往經歷、LOEWE 時期搭建的美學架構與成就以及本人對于藝術的不懈追求,JW Anderson 后續極有可能成為雅俗共賞的全品類生活方式單位,涵蓋家居、園藝、餐具、理容等等方向,同時奢侈品牌明星創意總監光環和多年積累的資源形成的壁壘與不可替代性也讓 JW Anderson 有著不可估量的上限,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把期待值抬高一波。
AUTHORRichie
曾經那些「無聊」的 Logo,終于又「漂亮」回來了
喬丹「最后一冠」戰靴,差點因幫派爭議「不讓賣」?
Polo 要是選「對味」,造型真能「大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