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巫苑楨 滕玉萌 陶佳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畢若旭)近日,集美大學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食代寧聚力——山海循跡振興路”實踐隊來到福建寧德。他們在寧德三都澳大黃魚產業園與產業負責人探討市場痛點;在福安棠溪村茶廠調研傳統工藝與現代化生產的融合;在福安下岐村“連家船民上岸主題展”感受時代變遷;在周寧革命歷史紀念館追溯紅色記憶;深入周寧馬鈴薯高山科研基地,見證冷涼氣候與科技育種的創新結合;拜訪“閩東愚公”黃振芳,調研林下經濟模式。
實踐隊在寧德三都澳大黃魚產業園調研。集美大學海洋食品與工程學院供圖
在寧德三都澳大黃魚產業園,實踐隊員們根據所學為企業出謀劃策,提出種質改良、優化保鮮工藝及數字營銷策略。實踐結束后,針對大黃魚種質改良的難點,集美大學還將組建跨學科團隊提供技術支撐。
而在福安潭頭鎮芙蓉李種植基地,面對鮮果易腐、深加工薄弱、品牌力不足等難題,實踐隊員們以食品科技為突破口,提出應用天然保鮮劑延長貨架期,優化殺菌酶解工藝實現標準化生產,并創新性構建云端溯源系統。目前,針對芙蓉李深加工的標準化問題,團隊著手開發便攜式檢測設備,助力農戶實現“家門口質檢”。
實踐隊員在福安市潭頭鎮芙蓉李種植基地。集美大學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供圖
此外,實踐隊員們走進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七步鎮后洋村,探訪福建省首個“林業生態文明實踐基地”——黃振芳家庭林場。上世紀80年代,面對周寧大片的貧瘠荒山,黃振芳抵押家產,開荒造林,三年拓荒1200畝,歷經42載,今已“亭亭如蓋”。如今,林場由黃振芳長子黃傳融接力,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林下分片種植著金線蓮、草珊瑚、黃精等中藥材,宛如一座“百草園”,實現為當地村民增收。來到黃振芳家庭林場參觀,實踐隊員們學習了黃振芳老人堅守奉獻精神,樹立將專業知識對接產業需求的決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