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徐春華帶隊,廈門大學的師生們再次跨越2400余公里來到寧夏賀蘭縣,在黃河之畔,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會,并前后到縣水務局、西夏嘉釀啤酒有限公司和科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進行考察學習。
來自鷺江之濱的師生們沿著閩寧協作的足跡,將課堂搬到寧夏賀蘭的黃河生態保護一線。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習社博士生王安吉在研討中提到:“要從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將治水工作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p>
賀蘭縣委人才辦負責人表示:“去年的時候,廈門大學、寧夏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多名師生就曾來到賀蘭縣進行考察調研,并與賀蘭縣委人才辦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此次研學也是校地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把黃河岸邊的思考帶回鷺江水畔,讓治水智慧成為社會實踐的指南針,為閩寧協作注入青春動能?!?/p>
近年來,寧夏賀蘭縣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福建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和寧德師范學院等多家國內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不斷加大鹽堿地資源開發、海魚內陸養殖技術及先進漁機裝備研發力度,極大地拓寬了食物來源渠道。目前,賀蘭縣的水產養殖品種已擴展到超過24種,引進高附加值名優品種11個。養殖水面穩定在5.8萬畝,水產品總產量6.5萬噸,分別占銀川市的79%和寧夏全區的36%。全縣現有規模養殖企業24家,養殖戶465戶。通過池塘養殖、大水面增殖、工廠化養殖等方式,全縣水產品畝均單產提高至1120公斤,是西北地區平均值的4.9倍以上,位居西北地區首位。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