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如下
一、記者采訪及提出的問題
二、澤倫斯基的看法
三、應付、顧慮、沒有走完的路
歡迎關注本號
過去半個月里,川普的俄烏立場轉變,無疑是具有重大沖擊力的國際事件,盡管川普的轉變早已有跡可循,且難以預知川普這一輪轉向能持續多久(見《》與《》)。
一、記者采訪及提出的問題
川普在美國保守派中具有較大影響力,川普轉向背景下,在美國保守派中擁有影響力的媒體Newsmax記者Shelby Wilder采訪了澤倫斯基。
采訪活動發生于7月16日,烏克蘭基輔。
澤倫斯基感受著當前的時空背景,并事先了解這一媒體。因此,其接受采訪所談,處處指向川普——當然是順著川普。
采訪涉及一系列重要內容,記者所提問題有:
川普宣布美國將向烏克蘭運送北約盟國付費的武器,這會對當前情形產生多大影響?接受這些武器的策略如何?
是否認為征收對俄征收100%二級關稅不夠?若如此,還需要什么來結束戰爭?
援助武器包括一些遠程攻擊性武器,你們是否打算利用這些武器深入打擊俄境內目標?川普是否鼓勵你這樣做?
川普當前的做法與拜登時期有何不同?
美國特使基思凱洛格訪問烏克蘭時你們討論了什么或達成了什么協議?他達標川普傳達了什么信號?
二、澤倫斯基的看法
記者提出的有些問題甚至可以說很敏感,但澤倫斯基回答的可謂滴水不漏。其主要觀點如下:
“川普不再依賴二手信息。他親眼看到普汀在撒謊——他一邊說著和平,一邊卻發動空襲。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最近的三次談話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我們支持美國提出的所有停火倡議。我支持川普總統的所有倡議。普汀只是說一句話,然后就轟炸了。”
“美國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制裁將重擊普汀的痛處。他把這些錢都用來買武器了。削減收入——就等于削弱了他繼續這場戰爭的能力。”
“這個月,我們的防御體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加強烏克蘭,首先是天空防護。”
“我告訴川普,我想從美國購買技術——只有你們才有的工具。他回答說:美國想買只有烏克蘭才擁有的無人機。我認為這是一個雙贏局面。”
“我們現在的首要國防重點是戰略防空系統,不僅僅是“愛國者”導彈。我向川普總統請求了這項計劃,我對此表示感謝——他本人也表達了強烈的支持。”
“俄羅斯只懂實力。制裁和強大的武器——這才是讓普汀坐上談判桌的關鍵。我們已準備好用實際行動展示我們的實力。”
“我相信川普能夠結束這場戰爭。川普給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全面制裁和真正的威懾武器方案。拜登只提供了部分援助。這就是區別所在……我不想批評任何人。我感謝美國。”
“拜登總統未能結束這場戰爭,我相信川普總統能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這將是主要區別。”
“凱洛格將軍抵達烏克蘭后,俄羅斯停止了兩晚的轟炸。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應該給凱洛格將軍發一本烏克蘭護照,把他留在這里,這樣而俄國的轟炸就會減少。這說明普汀害怕美國,我確信這一點。他只會在美國人不注意的時候才會升級戰事。”
“普汀已動員120萬軍隊,已經傷亡超過一百萬人。如今他仍然統帥著約120萬軍隊在前線作戰。他為何害怕停火、戰爭結束?一個原因是,如果這些軍隊戰敗回國,他擔心他們會破壞俄羅斯的穩定。”
三、應付、顧慮、沒有走完的路
通過上述接著和澤倫斯基的交流,可以看出,僅僅是技術上,烏美也存在軍事合作的空間——絕非川普所謂澤倫斯基沒有牌。
澤倫斯基認為對俄全面制裁、烏軍獲得更強大的武器是實現和平的重要保障,并以此夸贊川普;加上川普能夠實現結束戰爭,而拜登沒有做到這一點。
這里,澤倫斯基表達的明顯是一種愿景。澤倫斯基如此評論是在應付川普,卻也表明不愿批評任何人——拜登。
至于澤倫斯基所謂普汀害怕美國,這個可能就要打個問號了,但俄國確實不想刺激美國——凱洛格訪問基輔時暫停轟炸。
筆者大感意外的是,澤倫斯基“支持美國提出的所有停火倡議”。難道是烏美之間秘密談了對烏公正的新協議?按照3月份川版和平協議,烏克蘭將喪失部分領土并不能加入北約的。
雖然烏克蘭國內主流意見還是抗戰到底,但也存在不同看法。
7月17日,烏克蘭最高拉達上,澤倫斯基稱:“烏克蘭士兵將在戰勝敵人后回家,而敵人就是普汀”,當前需要全體國民支持前線。
貢恰連科(屬于反對黨“歐洲團結”黨)對此公開喊道“可恥!”貢恰連科顯然喲據不同看法。
澤連斯基斥責道,“像你這樣的人應到前線去幫助他們,而不是在這里空談。”
貢恰連科對此激烈反駁,“烏克蘭總統竟然對議員說‘像你這樣的人’。你得有點良心!”
這個爭執的畫面通過直播傳出,引起了廣泛關注。澤倫斯基歲贏得了廣泛的掌聲,卻不能不感受到這個群體的壓力,雖不占多數。
澤倫斯基還揭示了一個深刻問題,普汀拒絕結束戰爭,在于大量俄軍回國后將破壞俄國社會的穩定。
澤倫斯基與普汀應該都熟悉俄國19世紀發生的12月黨人起義——俄軍打敗拿破侖進軍巴黎,廣受現代文明影響,不滿于沙皇專制腐敗,發動了起義。
十二月黨人的妻子、伴侶,在風雪中陪伴著被流放的黨人(見《》)。
只是,十二月黨人的路,俄人至今尚未走完。
尚未走完這條路的,不止俄人,金家之屬何嘗不是如此?
今天成為過去,成為過去的歷史,歷史卻常常循環往復。
歷史中人常常如此無奈、充滿感嘆。
致敬那些創造歷史、捍衛現代文明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