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是周六了,在上周可能已經有網友領到7月份的養老金了,但是看著工資卡的錢卻沒有任何的變化,為什么補發的錢沒有一起發,養老金卻先發了呢?這是為啥,具體補差的錢又是什么時候才能發呢?
之前每個城市的養老金發放時間都不太一樣,主要是在10號-20號之間發,在調整比例沒有公布前,深圳某地就已經發放養老金了,并且上周15號北京也發放了養老金,這是根據2025年人社部要求的新規定有關,人社部要求各省市統一養老金發放時間,逐漸調整為每月的15號之前發放,而補發部分可以適當延遲到月底發放,所以現在即使有城市已經發了養老金,但補發工作在月底前完成也是可以的。
再一個就是具體調整方案還未公布,社保局辦事人員也沒有接到具體執行的通知。各省市養老金調整方案的發布流程,是需要在調整比例確定后才開始制定方案,并要將制定好的方案提交給相關部門進行審批,審批通過后才可以公示出來,去年第一個發布調整方案的是山東省,從調整比例通知發布后僅用八天的時間就確定了具體調整方案,可真是速度驚人!但今年調整方案發布的時間明顯比去年晚了,其中一點原因可能也是受今年調整重點的影響,在人社部的調整通知中再次明確要求各省市,在制定方案時要合理、并向養老金低的人員傾斜,這一重點強調就需要更多的計算和準備時間了,所以即使養老金調整方案晚點發也是合理的,但這樣也讓大家更好奇今年的調整方案能是什么樣的了。
對于今年的調整方案,大家感興趣的可能已經不是能漲多少錢的事兒了,首先調整比例比去年下降了1%,這已經降了不少了,既然調整比例都下降了那么調整方案里的內容大概率也會跟著下調的,畢竟前年和去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相對比,去年的調整方案也是下調的了。那么今年的調整方式也沒有變化,繼續使用的是定額增長+掛鉤調整+傾斜增長的辦法,而今年調整方案中是否有其他的輔助調整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比如像是北京的去年養老金調整方案,有個養老金雙掛鉤調整,不僅掛鉤比例調整了,還有個絕對值的調整。
那如果今年的調整方案沒有其他的輔助調整了,只有這三個調整方式又如何能體現重點向低收入的傾斜呢?其中傾斜調整是指對高齡退休人員或者艱苦地區的退休人員有特殊照顧,這部分的調整是針對性的,想要傾斜調整只能從定額部分和掛鉤部分改變,比如定額部分少下降一些,或者能維持去年水平增長,很多伙伴說定額部分會提高增長,這個也不是沒有可能,但相對的如果定額增長了,其他肯定有下降較大的,因為整體方案漲幅比例是有要求的。再或者繼續下調養老金掛鉤比例,或者繼續發揮工齡長的優勢,把工齡長的那一部分區間單價提高。
其實小編在分析去年的調整方案時發現,去年已經有“提低限高”的趨勢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比如養老金6000元的,確實要比養老金3000元的漲幅錢數多,這是遵循了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原則,但從漲幅水平看低收入人員的更高,養老金低于3000元的漲幅水平幾乎都在平均水平3%以上,反而養老金高的漲幅水平都是在3%以下,那么基于此小編也有猜測可能多數城市還是維持去年的調整方式不變,只是每項調整合理下降而已。
但不管如何今年漲的錢基本在7月底前發放的概率還是很大的,在月底時會有兩種補差方式,一種是每月補差金額×7個月,只是對于本月已發養老金并無補差部分的,另一種是每月補差金額×6個月,然后7月份的養老金按照新的標準發放,希望下周會有好消息傳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