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那些教別人賺錢、教別人搞副業的課程,到底靠不靠譜?報個班、買個課,少則花個 19 塊、29 塊、59 塊,多則花個 199 塊、299 塊、499 塊,這些錢花得值嗎?
作為一個浸淫互聯網 9 年的老兵,今天我就來扒一扒這其中的門道。咱不搞宏大敘事,就從細節入手,從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史說起,我爭取把這件事的底層邏輯,給大家一一捋清楚。
故事得從 2016 年講起,我本人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做自媒體的。2016 年,堪稱移動互聯網的 “爆發元年”。在這之前,人們上網主要靠電腦,而很多人家里是沒有電腦的,所以上網很不方便。
但 2016 年前后,智能手機開始大規模普及,不光年輕人,連中老年人也基本換上了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降低了上網門檻,可當時的網站都是按電腦屏幕設計的,用手機看特別別扭。所以,用戶急需一款適配手機屏幕的 App,能讓內容排版更適合移動端閱讀。
互聯網巨頭們嗅到了商機,一場史無前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爭奪戰就此打響,各家巨頭紛紛入局 “自媒體” 賽道。
比如騰訊的企鵝號,內容鋪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等 App;百度的百家號,內容嵌在百度瀏覽器;阿里的大魚號,依托 UC 瀏覽器;字節跳動的頭條號,扎根今日頭條App。這四家實力最強,我們從業者叫它們 “四大平臺”,他們個個手握海量用戶,我至今記得,當時百度號稱有 6 億日活用戶。
除此之外,還有一堆五花八門的平臺:一點資訊的一點號、網易新聞的網易號、360 的快傳號、搜狗號、搜狐號,還有東方號、萬能鑰匙號、趣頭條號…… 多如牛毛,數都數不清。
這場自媒體大戰里,各家平臺瘋狂砸錢。今日頭條先拋了 10 億補貼,騰訊緊跟著砸出 100 億,百度、阿里等大佬也紛紛跟進,全在補貼創作者。
說白了,他們砸錢給小編,是因為 “有內容才有用戶”。不管你有多少日活,平臺沒好內容,用戶遲早被搶走,畢竟大家上網時間就那么多,看了百度可能就沒時間刷騰訊了。
在這種背景下,巨頭們一邊砸錢搶作者,一邊在自家產品里推自媒體內容,讓用戶拿手機就能刷段子、看新聞。
那時候做自媒體,簡直像撿錢。各家平臺內容庫都是空白的,我們只要把之前網站上的內容復制粘貼過去,粘貼到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大魚號這些平臺,就能賺錢。
平臺會根據你賬號里內容的閱讀量,來給你結算收益,比如1萬閱讀量給你30或50塊錢,有給的多的甚至能給到100多塊。這個給錢的多少,我們行內人都稱之為單價。單價的單位就是“元/萬次閱讀”。
我還依稀記得,當時百度百家號在內測時,有人發了 5 張圖就賺了 17000 多,百度甚至把這事當廣告推到了首頁,稱這是單篇內容收益最高的。
可能這時就有人疑惑了,那復制粘貼過來的東西,能看?其實不然,用戶看到的內容雖然都是之前網站上本來就存在的,但是移動端的用戶都是新用戶,大部分都沒有上過網,所以這些老內容,在他們的眼里也很新奇。
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平臺的內容庫充足了,補貼的預算也花得差不多了,最重要的是初始用戶也搶的差不多了。隨即,自媒體競爭也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拼原創、拼獨家。
時間來到 2018 年,在此之前,小編都是靠復制粘貼賺錢,但是,這樣的內容千篇一律。你百度會粘貼,我騰訊也會粘貼,于是乎為了搶用戶,各大平臺紛紛開始推出 “原創內容”,高喊 “自己產的才是優質原創,快來我這看”。
這時候,小編賺錢就比之前難了。以前做自媒體,是個人就能復制粘貼,現在還得自己敲鍵盤搞原創。于是,一批只會粘貼復制搞搬運的從業者,就被淘汰了。
隨后,各家平臺又相繼推出了“獨家計劃”,要求內容只能發在某單一平臺上,不能同時發布其他平臺。這樣的話,用戶只要想看某一個博主的內容,就只能去這個博主的簽約平臺上看。
當然,只要參與了獨家計劃,小編就能拿高額補貼。比如普通內容單價為30,而獨家內容的單價能達到300。所以,在這個時期,正經搞原創、簽獨家的作者,賺錢還是很容易的,畢竟真金白銀的補貼擺在那。
可那些被原創 “篩掉” 的人咋辦?他們不會寫原創,又想吃這碗飯,怎么辦?于是一個新行當誕生了:自媒體培訓。開個班、錄個課,教別人怎么做自媒體賺錢。
怎么起標題、做封面、蹭熱點、申請賬號,把這些內容錄成課在網上賣。這就是網絡自媒體培訓的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也成了氣候。
時間來到 2020 年,各大平臺的競爭已塵埃落定:字節跳動最猛,騰訊次之,百度墊底,其他平臺要么倒閉,要么躺平,徹底沒了聲息。
這時候小編賺錢就比較難了。用戶被瓜分完畢,平臺不再砸錢補貼;而且用戶對內容的鑒賞力越來越高,光原創不夠,還得有獨特觀點和視角,內容要有差異化。
對小編來說,這就是活兒變難了,錢卻變少了。咋辦?于是,就有不少人跳出來,紛紛加入自媒體培訓大軍,教別人搞副業、做自媒體。
偏偏這時候新冠疫情來了,大家宅家沒收入,急著賺錢,這就給自媒體培訓行業,澆了盆 “助長水”。宅家+自媒體,這不是天選組合嗎?從此,培訓行業的發展,便一發不可收拾。之前做自媒體的小編,紛紛開播教大家做自媒體。
其實,全職的自媒體小編,也不是不賺錢了,只是賺得少了:以前一個月 5 萬,現在可能就 5000,落差很大,全職干的話難以維持生計。但對普通人來說不一樣,他們有本職工作,如果搞自媒體再賺個千八百的,也是挺舒服的。
隨著疫情持續,自媒體培訓、副業教學這個行業,也在持續升溫。起初做的人少,賺錢也非常容易,但后來,隨著涌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整個行業也就變得烏煙瘴氣了起來。
很多人看培訓賺錢多,就很眼紅。明明自己啥都不會,卻敢在網上自稱 “大神” 教別人賺錢。別人收 199,他把人家的課,重新讀一遍,轉頭就賣 99、59,甚至 9.9,靠走量賺錢。
這些人還總在網上曬收益截圖:一天 8000、5000,最差也有一兩千。外人可能信,我作為從業者還不清楚?真要是每天能賺這么多,哪有功夫教別人賺那 9.9?這不搞笑嗎?
不過這些截圖大多也都是真的。現在雖然錢難賺,但還是有公司或個人做得不錯。這些曬圖的,截圖很多都不是他們自己的,都是在同行那里扒來的。比如我同行朋友跟我要張收益圖,我還能不給吧?
當然,也有人像微商那樣 P 圖,天天偽造收益,欺騙客戶。
時至今日,2025年的互聯網培訓行業已經很 “成熟” 了,不少公司和個人靠這個吃飯。但我實在看不上這行當,因為這里面藏著太多隱瞞、虛假和欺騙。
就算不是p圖片,就算不是借圖,大家也很容易上當。
比如有人曬出日賺 2000 的截圖,說 “這是我們自己的賬號,我教你,你也能做到”,可實際情況是怎樣呢?
這個號日賺2000不假,號也是他們自己的賬號不假,但他們隱瞞的是,這是他們公司 20 個號當中,做得最好的一個。他們尚且做不到每個號都這樣,他憑啥能教會你?他連自己員工都教不會,憑啥能教會你?
日賺 2000 ,甚至是日賺10000的號,它的的確確存在,但他隱瞞背后的真相,這就是欺騙。所以整個培訓行當,我都叫它 “割韭菜”。這也是我們自媒體從業者的內部說法,很多做培訓的甚至會自嘲自己是 “割韭菜的”。
當然,報班也不是學不到東西,花了錢多少能了解點行業知識。但想靠培訓老師三言兩語就做好自媒體、搞成副業,可能性不到 1%。偶爾有 “天選之子” 本身就適合做自媒體,靠培訓快速入門做成了,但這是萬中無一的 “練武奇才”,普通人很難復制。
寫到這,我已經敲下 3000 多個字了,相信大家對這個行業的誕生、發展、目的和貓膩,該有個全面的認識了。至于培訓班該不該報、副業該不該搞,得自己掂量。我能說的是:擦亮眼睛,別真成了別人眼里的 “韭菜”。
話說回來,進新行業總得交 “學費”,這沒毛病。但交學費不等于被割韭菜,大家千萬要捂好自己的錢袋子。
今天我們就聊到這,我們下期見。看懂的朋友,麻煩給我點個贊、點個關注,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