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民生輪船公司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比如公司的虧損問題、很多老員工的安頓問題、員工的工資問題等,都需要妥善處理。
伴隨著社會環境和企業制度的變化,公司也在內部推進了多種管理調整和思想建設工作。這對公司的管理方式帶來一定的轉變。盧作孚有些不適應,也感到困惑和壓力。他一生清廉,為國家、為民族的發展全身心投入,殫精竭慮,但在晚年卻面臨外界的質疑,這讓他內心很受沖擊。
另外,盧作孚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在廣州街上撿到一個十幾歲的流浪孤兒。他出于善意將其收養。這個人被盧作孚夫婦視為子女,留在家里,做私人助理。在家里住了兩年多后,突然有一天,他非常堅決地要從家里搬走。
后來,這個人又向有關方面反映了一些盧作孚生活和工作的情況,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議論。這讓盧作孚承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在多重壓力之下,盧作孚做出了讓人痛惜的決定,他選擇以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
在告別之前,盧作孚給他的妻子寫了一封遺書,交代了四件事情。
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還民生公司。
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給國家。
三、今后生活依靠兒女。
四、西南軍政委員會證章送還軍政委員會。
所謂“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還民生公司”,指的是盧作孚1948年從南京搬回重慶時,盧作孚二女兒盧國儀主持搬家時,誤將借用民生公司的兩件舊家具一起搬了回來。后來盧國儀偶然得知此事,便在信中告訴了盧作孚。盧作孚一生兩袖清風,不占公司和公家半點便宜,所以臨終時仍記掛著借用公司的家具,特別叮囑一定歸還。
創辦公司時,資本主要是從各方籌集的,所以盧作孚占有的股份很少,多年來只靠一份工資維持家庭生活。他提到的股票,主要是指由民生公司董事會獎勵給他,但從未參加過分紅的一點干股。
遺囑沒有談到個人利益,沒有安排個人私事。而這種無私,正是他一生的理想和一生的堅持。
盧作孚創辦民生公司的時候,他的股份就微乎其微。他是一個沒有資產的企業家,卻一度遭遇誤解和非議,這讓他內心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他做企業,一直把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的民生、抗戰的力量,以及經濟的復興結合起來。他認為民生精神不是賺錢,而是心系國家,貢獻國家,發展經濟,服務社會。他認為這樣一個理想遠大于一點點的金錢利益,所以他非常簡樸、自律、淡泊。面對接踵而來的壓力與困擾,盧作孚的生命最終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畫上了句號,這一結局令人深感惋惜。
事實上,盧作孚的故事,后來慢慢地被人們淡忘了。我很榮幸,30年前,我剛開始做房地產不久,就認識了盧作孚先生的孫子,盧鏗先生,他操守正派、做事專業、為人謙遜,有很好的文化涵養,是一個儒雅的謙謙君子。我在盧鏗的身上似乎又看到了盧作孚的身影,看到了民生的精神。
后來,我去重慶,做了一個公益項目,叫風馬牛書屋。盧作孚在重慶北碚那邊建過新城,我在他的博物館,也看到了他建新城的規劃。也感受到了,一個企業家,在實操層面上的認知,居然在城市建設上,也超過普通人,他不一定熟悉理論規則,但是他的實操能力卻使他建設了一個很好的新城。我覺得一個企業家在守住本業的基礎上,可以用你的優勢,給周圍環境帶來正面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