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本文內容均采用權威資料并融合個人見解進行整理,相關資料來源詳見文中及文末說明!
短短數日之內,美國對華態度發生顯著變化,曾經依靠關稅施壓的特朗普,近期卻對中國表達了正面評價,并批準了一系列涉及對華出口與簽證審批的事項。
7月16日,特朗普于白宮簽署“芬太尼遏制法案”后接受了媒體采訪,期間他主動提及中國,并明確表示“中方始終在支持美國”。
在公開場合向中國致謝,這到底是特朗普外交策略的調整,還是背后另有考量?
感謝中方支持
回憶過去,特朗普言語中,“中國”幾乎與“挑戰”畫上等號,他曾頻繁動用關稅手段,從芬太尼問題到貿易赤字,任何議題都可成為施壓的工具。
然而,局勢轉變出人意料,最近,特朗普在公眾面前一改常態,對中國表達了感謝,并稱中國在打擊芬太尼方面“持續給予美方協助”。
緊接其后,一系列令人意外的政策松綁接踵而至:此前被拒簽的哈佛大學中國留學生簽證重新獲批,針對中國進口乙烷的禁令被取消,芯片設計軟件許可也不再被強制要求。
英偉達、AMD等半導體行業領軍企業也迅速作出反應,紛紛傳出消息,計劃恢復向中國市場的供貨,盡管關稅壁壘尚未完全消除,但一股新的合作暖流已在悄然形成。
芬太尼,曾被特朗普描述為中國向美國輸出毒品的關鍵化學品,是其征收高額關稅時最常用的“正當理由”,他借此煽動公眾情緒,塑造自己強硬對抗中國的形象。
然而,轉眼之間,芬太尼又成為中美協作的典范,特朗普在簽署相關法案時,特別點名中國,稱其為合作典范。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為自己加分,巧妙暗示,正是因為之前采取的關稅措施,中國才愿意轉向合作。
中國外交部的回應始終保持一致,理性且克制:芬太尼濫用問題的根源在美國自身。將責任推給他人,甚至以此為由加征關稅,不僅不合邏輯,還破壞了原本可以共同推進禁毒合作的基礎。對比之下,雙方立場的差異一目了然。
特朗普的這番表態,其真實觀眾其實是在美國本土。貿易戰持續一年有余,蘋果、高通、波音等在中國市場獲利豐厚的企業,日子卻愈發艱難。實際的經濟損失,遠比總統的推文更具沖擊力。
特朗普之所以能將這場政治博弈演繹得如此起伏跌宕,離不開一個重要角色的回應——中國。面對美方的極限施壓,中國并未如部分人所預想的那樣退讓或屈服,而是以對等的反制措施和堅定而理性的談判立場,牢牢捍衛了自身的底線和尊嚴。
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定力,讓習慣于通過威脅和交易解決問題的特朗普首次遭遇強硬對手。他逐漸意識到,僅靠關稅大棒,并不能迫使這位對手輕易妥協。
在一次關鍵通話中,中方明確告知他:中國人一向言出必行,既然達成共識,就應共同遵守。這種坦率而堅定的態度,讓這位出身商界的總統重新評估了中國這個對手的分量。
若特朗普真想與中國達成其所期待的“重大協議”,唯一的路徑就是坐下來,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展開對話。中國所展現的合作意愿,既是出于善意,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合作之門始終敞開,但前提是彼此尊重。
文章信息來源:觀察者網---2025.07.17:《提起芬太尼,特朗普又改口:中國幫了大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