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馬丁·雅克研究了中國有20年左右,最后他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讓整個西方學界感到震驚。
原來,他發現中國不僅僅是個國家,同時還是一整個文明,一個活了5000年的文明,還在不斷往前走。
按照馬丁·雅克的話來說,中國不是一個普通國家,它是一種“偽裝成國家的文明”。他說得沒錯,為什么西方人總是看不懂中國,就是因為他們一直拿現代國家的眼光去看中國,這樣他們當然看不懂。
并且這個文明,不但沒斷過,還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有生命力,這也是為什么中國能用短短40年的時間就能創造奇跡的原因,也是為什么中國14億人口能團結在一起的原因。
這些都是西方國家難以達到的境界。
中國不僅是國家,也是一種文明
馬丁·雅克第一次講出“中國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這句話,是在2010年的一次演講上,當時很多西方人聽完都笑了,覺得這話太夸張,但現在,沒人笑了。
這十幾年,中國的發展速度讓不少西方國家十分震驚,可真正讓他們震驚的,除了中國的GDP,高鐵、芯片、AI這些硬實力之外,就是背后的一種幾千年沒被打斷過的文明邏輯,一種只有中國人自己才明白的運作方式。
你去看歐洲的歷史,比如古羅馬、拜占庭、神圣羅馬帝國,這些帝國一個接一個滅了,文明也跟著斷了。后來的法國、德國、英國都是新生出來的國家,文化、語言、甚至宗教全都換了。
可中國不是,秦朝統一之后,王朝換了幾十個,但文明從來沒斷過,漢朝滅了,唐朝接著,唐沒了,宋來,隨后是元、明、清再到今天,變的只是政權,不變的是那套文明底色。
什么是文明?不是有多強的軍隊,不是GDP多高,是一種共同的文化認同,中國的56個民族,說著不同的方言,吃的也不一樣,但你問他們“你是誰?”他們都會說:“我是中國人。”這就是文明的影響。
儒家思想是根基
秦始皇曾想把儒家思想一把火燒掉,坑了幾百個儒生,結果呢?到了漢武帝這兒,儒家又成了官方思想,接下來的幾百年,哪個王朝都靠儒家在維穩。
元朝是蒙古人打下的江山,結果皇帝下詔說,黃帝是我們祖宗,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結果有皇室的人都不會說滿語了。
這說明什么?說明誰當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認這個文明的規矩,你不認,它就不認你。
西方看不懂,他們以為中國是靠制度管人,其實中國是靠文化養人。
廣東人和東北人說話聽不懂,但寫出來的字都能看懂,藏族人、壯族人、回族人,語言各異,可一上學都得學漢字。
漢字沒變,文明認同就沒散,佛教傳進中國,原本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在別的國家都保持梵文,可傳到中國,翻譯成漢字以后,變成了讓印度人都陌生的禪宗。
這就是漢字的力量,它不是工具,是文明的載體。
古代中國,哪怕你家窮得只剩兩畝地,只要你能讀書,就有機會當官,朱元璋當過乞丐,最后成了明朝開國皇帝。
很多人說中國階層固化,其實早在隋唐時期,科舉就給了普通人一個機會,這套機制延續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
這種科舉制度讓社會有流動性,有活性,其實再看現在的高考,本質上不就是現代版的科舉?農村孩子一路考上清華北大,照樣能改變命運。
個體主義在中國行不通
在西方,孩子18歲就得搬出去住,老了進養老院,鄰居之間互不打擾,可在中國,小學生如果在放學路上,遇到了一個書包很沉重的同學,都會施以援手,幫背一下。
退休在家的老人,會接送孩子,鄰里之間互相收快遞,哪家出事,全樓人都知道,就是俗稱的“遠親不如近鄰”,這是中國人骨子里的邏輯,是文化自帶的默契。
你把這種邏輯放到國際上看,也一樣,西方殖民靠的是槍炮,中國靠的是關系,鄭和下西洋,帶的是絲綢瓷器,不是大炮,現在的“一帶一路”,也是幫人修鐵路、建港口。
這不是道德高地,而是文化基因決定的行為模式。
很多人以為中國文化就適合過去,不適合未來,但事實正好相反。
大一統的思維,讓中國可以做南水北調、建4萬公里高鐵,這種國家級動員能力,是西方羨慕不來的。
再比如脫貧攻堅,8年時間讓1億人脫貧,這不是靠慈善,是靠系統性工程,疫情爆發時,幾天之內封城、建方艙、調物資,這種效率讓西方國家震驚不已,而這就是文明的力量,文明影響著意識。
文明講的是秩序、責任、集體、家國,這些在現代化進程中根本就是優勢。
美國卡中國芯片,中國干脆自己搞,2022年,全球44項關鍵技術里,中國有37項領先,這是因為“實用理性”已經融入了中國文明的骨髓。
當年那句“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是實用主義哲學的極致表達。
你去看中國的AI、新能源、量子通信,幾乎都是被逼出來的,可一旦逼出來,那就是全球領先。
“天下為公”的意識
你以為農民工只是勞動力?不,他們是中國工業化的發動機,你以為家庭儲蓄只是節儉?不,那是中國教育體系背后的資金池。
你以為科研只是專業人士的事?不,中國的科研,是一家人撐起一個人的夢想。
郭光燦帶出上千個量子人才,他背后是幾萬個家庭的支持,這種“家為國”的邏輯,在別的國家根本找不到。
匈牙利總理說得很直:“中國崛起不是一個國家的崛起,是一個文明的回歸。”這是目前西方世界唯一一個敢說實話的政要。
馬丁·雅克也早就警告過,如果你還把中國當成普通國家,那你就徹底看錯了這個世界。
Morning Consult的民調顯示,2025年3月,中國的全球好感度首次超過美國,這不是因為中國做了什么特別的公關,而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這個文明,太不一樣了。
中國不是一個國家那么簡單,它是一個活著的文明,一個還在不斷演化的系統,馬丁·雅克說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但他沒說完的一句話是,這種文明,一旦覺醒,眼前的力量才只是剛剛開始釋放而已,中國還有更長遠、更充滿力量的未來。
信息來源:
馬丁·雅克:中國崛起的向心力和西方衰落的離心力 觀察者網 2024-09-12 13:4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