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體的今天什么最重要?那當然就是流量,那么流量又是怎么來?那就是話題,話題反過來要怎么樣打開流量口呢?
話題就是讓大家不服,讓大家好奇,讓大家參與,讓大家不自覺的去評論。
那么話題就成了,話題成了,流量就來了,流量來了,既得利益方,這個利益方就是某個團體,某個團隊。
啟軍這么一解剖,這么一剖析,就給大家提前交了一個底,首先讓我們看看現在的紅人,馬寶國因此而來,范小勤因此而來,龐麥郎也因此而來。
這些紅人都是讓大家不服的典范,那么還有一些就是炒作實至名歸的。
那比如沈巍,他的二次炒作就說他有才,還有那個網絡里面最近走紅的什么北瘋小同學,這些都是實至名歸的炒作。
說白了他們都是炒作的范疇,那么你就要區分的是惡意,還是自然而然的炒作,這就有一種界限之說。
有一種區分的這種方法,比如說龐麥郎,很明顯他是在初期這么操作,然后中期和后期都甩鍋交給切片師,那么他就不屬于惡意操作。
我們再來看例子,那種網絡里面的炒作案例,就像2020年某山靠,從初期到中期到后期,都是人為炒作明顯,利用粉絲形成強大凝聚力,達到控制資本,又被資本控制,甚至干涉資本,那么就屬于無可救藥,涉及到永久封號。
現在炒作已經很委婉,不會如此暴力,于是出現了巧妙的炒作方式,自己率先拋出了這個花繡球,然后由大家去自覺去炒作,完整實現目標這個成名的過程。
范小勤也是這樣。但是他這里面有一種區別就是說,接力棒切片的力量不足,他可能中期后期大家炒作的沒有熱點,沒有槽點,沒有這種可以持續發酵的這么一個點。
所以這個范小勤就不死不活,沒有炒作起來,因為他自身不具備讓大家去炒作的這種能力。
打鐵需要自身硬,所有的粉絲,明知道這些人是炒作起來的,把大家的智商往地上摩擦,但是你卻挑不出他一點理,龐麥郎就是這樣,他不斷推出這種讓大家在審美這個點讓大家反感,就有異議。
可是他不停的有這種叫槽點,大家不斷的運用這個點發切片,他的每一首歌都成了切片內容。
現在這個網絡里面,切片就是引導流量的利器,可能未來各個平臺會規范這種切片,任何人,一旦掌握了這個切片流,就比如說我推產品,或者是人物,他有這個幾千個幾萬個幾十萬個切片師,切片師同時發布的話,那還得了?
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個時代被炒作起來,毫不客氣的說,即便廁所里一塊石頭,只要切片師萬箭齊發,石頭都會走紅。
那就不難理解龐麥郎走紅了,馬保國和范小勤就是他們自身能力不足,等于炒作失敗,他們無法打造裂變槽點,所以他們就斷斷續續。
龐麥郎就是自媒體時代一個成功的例子,他的自身并沒有可看點,也聽不下去。也看不下去。但是他卻越來越紅,他的票價越來越高。就是資本成功打造了一個個人IP。龐麥郎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那么也有許多人提出看法,提出異議,這種炒作是不正常的,不正確的。
可是法無禁止即可為,皆可為,他并沒有觸犯任何法律,表面上他也是惡意炒作,這個范疇資本巧妙避開了。
龐麥郎巧妙避開了惡意操作的帽子,所以大家都拿他沒有辦法。
目前自媒體這大環境,確實有許許多多不如人意,這些不如人意,就是被某些這個資本利用,去炒作,去成功打造IP,利益IP。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呢?我們只能希望這個平臺能更規范,早日規范。
馬保國,范小勤還有龐麥郎這一類人物崛起,這一類人物的走紅是社會清明的恥辱,應該做出一些約束,做出一些門檻,平臺不能強硬的去封他的號,但必須讓他們知難而退,不再興風作浪。
我們需要一個健康大環境,利于大家身心健康,正常審美的這種正常的互聯網環境。
而不是現在。大家橫眉冷對,一萬個不服不服,卻又無可奈何。
龐麥郎怎么紅的?他根本就沒有紅的理由啊?質疑聲中,他的歌卻越來越多,人越來越火,大家的智商都被資本摩擦,既然智商被資本摩擦,那么鈔票也就被資本收購,這就是一個悲劇,是一個無法阻止的悲劇。是一個正在上演的悲劇。(啟軍口述娛樂雜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