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轟炸機是最重要的遠程打擊力量之一,目前僅有美俄兩國具有這樣的武備,我國在這方面尚有欠缺,然而印度近日卻發聲表示要研制一款航程可達1.2萬公里的超遠程轟炸機,讓軍迷朋友們頗為驚訝。
據《北京日報》7月17日的報道,印度媒體《印度時報》等于7月16日刊文稱印度啟動“超遠程打擊飛行器”項目,計劃研制一款航程超1.2萬公里的超遠程轟炸機,不加油就能直達紐約等目標,還可配備“布拉莫斯-NG”導彈等先進武器,首架原型機預計在2032-2035年間首飛。
這款遠程轟炸機的性能參數與作戰定位
- 航程與設計:該轟炸機航程目標為1.2萬公里,超過美國B-21轟炸機9300公里的航程,無需空中加油就能覆蓋美國、歐洲、非洲、澳洲等地區目標。其實就連美國的B2轟炸機在不加油的情況下航程也只有1.1萬公里,可見印度欲研制的這款遠程轟炸機的航程比B2還遠。
在設計上,這款遠程轟炸機可能參考俄羅斯圖-160和美國B-21,采用可變后掠翼設計,以節省燃料并靈活控制飛行速度。
- 武器配置:可攜帶多達4枚“布拉莫斯-NG”導彈(射程290-450公里),還能搭載新型短程彈道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等,具備多樣化打擊能力。
印度研制遠程轟炸機的這一計劃,標志著印度國防政策從“關注地區”向“洲際延伸”轉變,但目前外界對其可行性充卻是十分質疑。
研發困境:從“光輝”與“阿瓊”看印度軍工的“拖延癥”
印度軍工項目的拖沓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光輝”戰斗機從研制到服役耗時40年,至今仍未完全達到預期性能。
而“阿瓊”坦克研發周期同樣漫長,且因性能問題未能大規模列裝。這些案例暴露了印度軍工體系的短板:核心技術依賴進口、整合能力不足、項目管理混亂等。
此次超遠程轟炸機項目從零起步,難度遠超戰斗機和坦克。轟炸機涉及氣動布局、大推力發動機、遠程導航、武器集成等多項尖端技術,印度在這些領域積累薄弱。盡管其正與俄羅斯、法國談判技術轉讓,但外方核心技術輸出往往受限,且技術整合本身就是巨大挑戰。
首飛時間推測:2035年?還是更遙遠的未來?
印度官方預計原型機在2032-2035年間首飛,但結合其軍工歷史,這一目標恐怕難以實現。所以有網友在看到印度研發遠程轟炸機的消息后調侃稱“到3035年能首飛”!
- 技術瓶頸:發動機、航電、雷達等關鍵系統若無法突破,項目將嚴重滯后。例如,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是轟炸機的“心臟”,印度尚無自主研制能力,依賴進口不僅成本高,還可能受地緣政治影響。
- 項目復雜性:轟炸機研發需要跨部門協作,印度多個機構參與其中,協調效率成疑。此前“光輝”項目就因各部門權責不清、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多次延誤。
綜合來看,這款轟炸機在2040年前實現首飛的可能性極低。網友調侃“3035年能首飛”雖顯夸張,卻也反映了對印度軍工效率的普遍不信任。印度若想實現“洲際打擊”夢想,不僅需要突破技術難關,更需解決軍工體系的深層問題,否則,超遠程轟炸機或許只是一個遙遠的愿景。
消息來源:《環球時報》7月19日報道《印度要研制能轟炸紐約的超遠程轟炸機,2035年間首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