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錦鋒)在渤海之濱的一家大型造船廠內,一束幽藍的電弧光在機械臂末端精準游走,僅0.8毫米的焊接誤差讓老焊工師傅頻頻點頭。這臺大模型焊接機器人,以“如手機般易用”的操作界面,將萬噸巨輪的鋼結構部件焊接得嚴絲合縫。這樣的場景,如今在我國航空航天、重型機械等高端制造領域漸成常態,而背后折射的,正是具身智能技術在工業場景的加速落地。如今,具身智能正以獨特的技術優勢深度融入高端制造業,而產學研的協同合作則成為推動其產業化進程的關鍵力量。
具身智能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AI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深水區,具身智能以“連接AI大腦與物理世界”的獨特價值,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支點。在傳統制造業中,許多復雜、危險且對精度要求極高的任務,往往依賴經驗豐富的工人來完成,不僅效率受限,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而具身智能的出現,為這些難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以航空航天領域為例,飛機零部件的制造需要極高的精度和復雜的工藝。具身智能機器人可以憑借其精準的感知和決策能力,在狹小的空間內完成精細的加工操作,確保每一個零部件都符合嚴格的質量標準。
此外,具身智能還具備自我學習和優化的能力。通過與物理世界的不斷交互,它能夠積累經驗,提升自身的性能和適應性。
具身智能產品難以體系化推進
然而,具身智能在高端制造業的推廣應用并非一帆風順。不同類型的具身智能產品形態多樣、接口分散,缺乏統一的功能定義、性能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這成為制約其產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由于缺乏統一標準,不同企業生產的具身智能產品在功能和性能上存在差異,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和協同工作;同時,產業生態碎片化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各個企業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導致資源分散,無法形成合力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的整體發展。
此外,產品落地難以規?;w系化推進也是一大難題。由于缺乏標準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企業在引入具身智能技術時往往需要進行定制化開發,這不僅增加了成本,還延長了項目周期。
開放協同加速具身智能產業化進程
“如同智能手機生態重塑消費電子產業,具身智能的產業化必須依靠開放協同?!毙∮曛窃靹撌既藛讨伊嫉倪@句話道出了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正推動建立“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為具身智能的產業化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滴滴等科技企業領投工業智能項目,憑借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的市場經驗,為具身智能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華為、阿里云等開放工業大模型能力,為具身智能提供了更加智能的“大腦”,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復雜的工業場景信息。高校院所則加速機器人控制算法攻關,為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具身智能投身高端制造業是大勢所趨,雖然目前面臨著一些挑戰,但通過產學研的協同合作,建立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我們有望加速具身智能的產業化進程,推動我國高端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在全球產業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