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說軟件工程專業就業不錯,但真正找工作的學長學姐說現在大廠招聘重點盯985。本來覺得計算機類專業有技術就行,結果發現學歷門檻比想象中高好多。教育部評的那些A+大學畢業直接有競爭優勢,普通人只能盯著后面二三十名的學校。說實話心里挺沒底的,畢竟高考分數擺在那里,得先挑看得上自己的學校。
教育部第五輪評估里前五名全是清北浙航防,這幾個都是錄取線超高的985。特別是北航、國防科大這種有軍工背景的,搞軟件不光教代碼,還接觸很多高科技項目。南大、哈工大這些C9大學排第二梯隊,雖然比前面稍微容易考一些,但分數線也不低。華東師大挺意外的,雖然是師范類,但軟件學院是國家認證的,畢業能找到好工作。
像武大、上交這些老牌985,軟件工程實力也說得過去。但真正去大廠工作,HR還是會優先看前面那幾所頂尖學校。普通211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勉強能算第三梯隊,但想進大廠還是有點吃力。更別說雙非院校了,杭電重郵這些雖然主打計算機,但和重點大學比起來差距明顯。
現在互聯網公司招人越來越卷,像騰訊阿里華為,校招宣傳冊寫著“歡迎985畢業生”,其實就是變相設置門檻。去年有個報道說某互聯網大廠校招,985畢業生占比超過六成。剩下的名額給國外名校和少數軟件強校,普通一本幾乎沒機會。這不是歧視,確實是企業篩選人才的捷徑。
地域其實影響挺大。長三角那邊上海交大、復旦、華東師大挨著近,企業實習機會多。粵港澳大灣區中山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合作辦學,學生還沒畢業就被科技公司搶著要。中西部像四川大學靠著成渝經濟圈,在智能駕駛這塊有本地車企合作項目。東北高校比如大連理工,軟件工程結合造船工業做船用軟件開發,這種特色方向反而容易突出重圍。
南航這類學校雖然不是第一批示范性軟件學院,但靠A-評級也能維持中上水平。西北大學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面有特色,比如修復古籍時用到的圖像處理技術。這些學校不像頂尖985那樣全面,但在特定領域積累了不少資源。
示范性軟件學院其實分批建設的,第一批試辦名單里的學校不一定比后面的好。比如東南大學、吉林大學這些老資格,現在軟件工程發展一般,反倒是后來增補的學校勢頭猛。這說明光有政策支持還不夠,得自己搞出真本事才行。
杭電這種雙非院校確實有點特別,和華為阿里直接合作辦實訓班。學生能提前接觸真實項目,畢業論文題目都是企業出的。這種模式對找工作有幫助,但大廠還是會先看學校層次。除非你真做出厲害的項目,否則學歷還是硬門檻。
今年教育部出新政策,重點培養卓越工程師,給簽約企業的學生額外獎學金。有些城市還給來本地工作的IT畢業生發補貼,比如深圳每個月四千住補。這些政策對選學校有參考價值,比如想去深圳工作就優先考慮深大哈工大深圳校區。
示范性軟件學院現在有七十多所了,但大部分還在摸索階段。南京郵電大學靠通信專業強,軟件工程沾光;山東大學靠地理位置好,企業來招聘頻繁。不過和頂尖985比起來,還是差一截。
選學校其實要看自己分數夠啥層次。如果能沖清北浙航防那就沒問題,能進南大哈工大也不錯。考不上985就盯著有特色工科的211,比如東大船舶軟件、天大智能制造相關方向。實在不行挑個和本地產業匹配的雙非,至少比全國到處飄強。
最近教育部門發文件說要優化計算機類專業評估,以后可能更看重實習成果和項目經驗。這意味著未來單純考高分可能不夠,得想辦法參加比賽、拿認證證書、做項目經歷。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學校教學基礎上的,起點還是得選對地方。
現在軟件工程競爭這么激烈,與其幻想逆襲,不如早點規劃。知道哪些學校有實力,清楚自己能考到什么檔次,再結合當地產業情況選城市。畢竟進了學校還得努力,但選錯賽道的人根本沒機會展示能力。這條路雖然難,總得往前走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