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亞洲杯對于中國女籃來說,成功衛冕可以說是志在必得的事情,畢竟天時地利人和幾乎全部占完了,而且此次中國女籃也是平均身高最高的球隊,關鍵是賽前核心競爭對手日本和澳大利亞都還進行了熱身賽,可以說彼此之間了如指掌。五勝一負的成績也讓中國女籃對于此次成功衛冕充滿信心,加上小組賽三戰全勝而且還都是大勝對手,可以說晉級總決賽是球迷們預料之中的事情。結果半決賽卻倒在了日本女籃接近50%的外線三分命中率上,這到底是主教練問題還是球員實力或者是陣容搭配問題呢?
其實本場比賽面對日本隊從開局的首發陣容就完全暴露了中國女籃的短板,首發李媛雖然有速度優勢,但身高是短板,而且進攻端沒有突破造殺傷的能力,外線三分穩定性不足,結果讓日本19歲小將田中心在開局就打出了自信心。首節比賽田中心一人就得到21分,而且前面還出現了5投5中的外線三分,沒有守住開局是中國女籃最大的失敗。雖然我們內線有高度,韓旭和張子宇在內線幾乎沒有任何一名日本球員能夠單防的,但日本隊就不與我們打陣地戰,就是利用速度優勢打快速進攻,只要出機會就果斷的投,尤其是外線三分,日本女籃從第一節就投出了自信,整場比賽日本女籃34次出手,命中率16記三分球,接近50%的三分命中率,這說明我們的陣容搭配和防守從開局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從熱身賽到亞洲杯正賽,中國女籃曾經演練過多套陣容,對付日本隊最好的搭檔就是雙塔陣容和一名后衛加上4名鋒線球員的陣容。雙塔陣容不適合在開局或者是上半場使用,畢竟當日本隊體力有優勢的情況下,我們的聯防根本無法限制日本的外線三分投射,所以,雙塔陣容只能在比賽的最后一節的關鍵時刻使用。也就是說當日本女籃體能嚴重下滑,外線三分命中率下降時,此時我們的雙塔不但可以在內線輕松得分,而且利用聯防也可以適當限制日本隊的外線三分。但宮魯鳴指導本場比賽似乎太想要利用雙塔陣容來壓制對手了,結果張子宇和韓旭兩人同時在場時,我們確實打的有來有回,我們投進一個2分球,結果下一個回合日本隊就命中一記3分球,連續兩個回合都是這樣,但宮魯鳴指導始終沒有調整雙塔陣容的意思。
另外,從開局中國女籃就應該利用一名后衛加上4名鋒線球員的陣容,雖然這樣 有點冒險,但從熱身賽到與韓國,印度尼西亞以及新西蘭的比賽中,這樣的陣容搭配無論攻防兩端都會給對手制造非常大的壓力。尤其面對日本這樣的小快靈球隊,更應該利用既有高度優勢同時還兼具速度優勢的陣容,一方面可以合理的消耗對手的體能,更主要的是防止對手在第一節就把外線三分手感快速的找到。可惜本場比賽宮魯鳴指導在用人上似乎顯得非常謹慎,平時出場時間較多的年輕球員賈賽琪,翟若云都沒有超過7分鐘,賈賽琪只有一分多鐘的時間,潘臻琦本場比賽甚至連出場機會都沒有得到。畢竟潘臻琦是五小陣容中的核心球員,或者是唯一能打5號位的球員,但整場比賽宮魯鳴指導把之前歷練的所有陣容幾乎都用上了,唯一不敢使用的就是五小陣容。
或許開局就利用五小陣容來克制日本隊的外線三分,不說完全能夠限制田中心的21分,至少不會讓日本隊提前找到外線三分的感覺。更主要的是通過速度和力量優勢把日本隊的核心首發體能消耗的差不多時,在利用我們的高度優勢來打陣地戰,這樣即使守聯防,也不懼怕日本隊的外線三分投射了。可惜的是本場比賽中國女籃還是因循守舊的堅持熱身賽甚至前面三場比賽時的首發陣容,一成不變的讓日本隊提前找到了自信和外線三分手感,最終中國女籃賽場的東西沒有打出來,相反,在自己的家門口原本可以成功衛冕的冠軍,最終遺憾的被日本隊提前撬走了。另外一點值得重視的是,中國女籃本場比賽外線三分再次失準,全場比賽21投6中,除了內線韓旭4投2中之外,其他不是4中1就是3中 1,老將黃思靜甚至出現了5投0中的現象。
這樣的命中率加上罰球失準和失誤率的增加,想拿下日本隊真的有點難度,看來此次家門口丟失亞洲杯冠軍宮魯鳴指導確實需要承擔很大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