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不僅是一條自然河流,更是承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的生命之河。它孕育了新石器時代的林芝、墨脫文化,見證了吐蕃王國的崛起,并在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促進漢藏融合的重大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代以來,這條河流逐漸成為地緣博弈的焦點。19世紀英國殖民者為探明其流向多次潛入西藏勘測,揭示了其與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的關聯。印度獨立后繼承了這種關注,在其境內大規模開發布拉馬普特拉河水資源,試圖強化對東北部農業區的控制。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墨脫水電站)于2025年7月19日正式開工,總投資1.2萬億元,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工程的3倍。工程采用“截彎取直+隧洞引水”方式,利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50公里內2350米天然落差(單位水能密度為三峽的7倍),是當前全球水電開發的巔峰之作。在生態保護方面,工程配套了生態魚道、分層取水、生態流量調度等措施,并同步建設水風光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力求最大限度減少生態干擾。就國內效益而言,投產后每年可替代1.2億噸標準煤,減排3億噸二氧化碳,有力助力中國的“雙碳”目標;同時,項目也能帶動西藏基建升級,創造就業崗位,其發電收益將反哺民生。該項目由國務院國資委直屬企業“中國雅江集團”主導運營,標志著跨境水資源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也強化了中國在青藏高原的“存在感”,通過配套公路、鐵路網絡(如派墨公路、察墨公路)提升邊境控制力與后勤保障能力,以應對印度在藏南地區的軍事存在。
印度的核心擔憂主要源于其對水源的高度依賴以及歷史經驗。雅魯藏布江出境后成為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占印度東北部農業區80%的灌溉水源,滋養著阿薩姆邦等核心產糧區。印度擔憂中國控制上游流量,可能通過蓄水或泄洪影響其農業安全,甚至導致水稻減產。同時,印度自身在跨境河流上的單邊行為,例如對巴基斯坦實施的斷水措施,使其將這種“上游邏輯”投射到中國身上,加劇了猜忌。
2025年初,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訪印,以“討論水電工程影響”為名,煽動“中國水威脅論”,試圖挑撥中印關系,遏制中國區域影響力。印度聯合部分西方媒體炒作“中國掌握南亞水命運”,但科學數據表明,雅魯藏布江出境水量僅占恒河水系的8%,且80%的水量補充來自印度本土的季風降雨,中國開發實際影響有限。面對印度的擔憂,中國采取了相應的應對策略。技術上,中國強調將采用“徑流式開發”(不蓄水),這種模式在旱季甚至可以增加下游15%的流量,從而緩解印度的用水壓力。機制上,中國倡議構建“雅魯藏布江流域可持續發展聯盟”,推動跨境水文數據共享與防洪合作,其模式可參照瀾湄合作,例如中國曾協助越南抗旱的先例。
將視線轉向印度自身,其在水資源問題上的“武器化”實踐尤為突出。印度利用《印度河用水條約》(1960年)賦予的上游優勢,壟斷了印度河三條主要支流。2025年4月,印度單方面斷水并三次突然泄洪,導致巴基斯坦35萬人受災、農田絕收,企圖以水權脅迫巴方在克什米爾問題上讓步。同年5月,印度更炮擊了中國承建的巴基斯坦尼勒姆-杰赫勒姆水電站(這是中企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水電項目),破壞了閘門設施,造成26人傷亡,這一行為公然違反了《日內瓦公約》禁止攻擊民用設施的規定。印度的這些行為有著明確的地緣政治意圖,旨在打擊中巴經濟走廊項目,試探中國的反應。對此,中國外交部強烈譴責了印度的行為,并支持巴基斯坦修復工程,同時加速援建莫赫曼德水電站(預計2026年竣工),這將提升巴基斯坦水資源調控能力30%。
印度的恐懼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戰略投射的悖論。印度自身將水資源武器化(如對巴斷水、炸壩),因此極度恐懼中國復制相同邏輯。然而,中國明確反對“水霸權”,墨脫水電站的徑流式設計和有限庫容使其無法長期截流,更不具備大規模調水的能力。從數據和法理上看,印度氣象局的模擬顯示,即使中國截流雅魯藏布江全部上游水量,對印度的影響也不會超過25%,而中國承諾的旱季增流15%則部分抵消了這種影響。此外,國際法理中的“20%原則”通常適用于“干旱區依賴濕潤區”的場景(如埃及依賴尼羅河),而雅魯藏布江的情況恰恰相反——中國青藏高原降水不足500毫米,印度阿薩姆邦降水達2000毫米,要求中國完全放棄開發有失公平。在區域權力結構層面,中國通過“中國—南亞綠色能源走廊”向尼泊爾、孟加拉國輸電,這無疑會削弱印度的區域影響力。印度擔憂失去“南亞霸主”地位,其單邊行為(如撕毀印巴水條約)與中國所倡導的“開發-保護-共享”模式形成鮮明對比,使得道義優勢逐漸向中國傾斜。
雅魯藏布江工程折射出中印戰略思維的鴻溝:中國視水為“發展資源”,致力于通過技術共享與綠色開發來打造命運共同體;而印度則視水為“霸權工具”,試圖以零和博弈來維護其區域控制力。印度的焦慮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自身行為的歷史投影與對權力失衡的恐懼,但科學數據與法律框架證明其擔憂被嚴重夸大。未來南亞水資源治理的關鍵,在于印度能否跳出對抗思維,接受中國提出的多邊合作機制。如果印度繼續將“水武器化”,不僅會加劇區域動蕩,更可能加速南亞其他國家向中國主導的能源網絡靠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