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提前批補錄結果公布,廣東警官學院一個定向招生專業組再次“遇冷”——面向肇慶四個偏遠縣的崗位,因要求“本地女生+七年基層服務期”,連續兩年無人報考。這背后,藏著基層崗位招人難的現實困境,也折射出年輕人職業選擇的新考量。
定向崗位的“三重門檻”:為何考生望而卻步?
這個被稱為“156專業組”的定向崗位,招生要求很明確:僅限肇慶四縣本地女生報考,畢業后回原籍基層當警察,且必須干滿七年。聽起來是“包分配”的穩定工作,卻成了考生眼中的“燙手山芋”,原因藏在三個關鍵限制里:
? 選科“卡得細”:僅限“歷史+政治”選科組合,這類考生本就不多,再疊加“本地戶籍+女生”的限定,符合條件的生源一下子縮了水。有高中老師直言:“選這科目的女生本就少,還要綁定偏遠縣七年,愿意報的自然沒幾個?!?/p>
? “七年之約”有點沉:四個定向縣都在粵北山區,經濟條件相對薄弱,而年輕人大多更傾向去珠三角城市發展?!熬退惆峙?,一想到剛畢業就要在山區待七年,很多女生和家長都打了退堂鼓。”一位招生老師說,對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來說,七年幾乎是“職業生涯前半段”,不少人覺得“限制太多,怕錯過更好的機會”。
? 女生家長顧慮多:崗位僅限女生,但基層警察的工作并不輕松——值班、出警、處理糾紛是常態,而偏遠縣的工作環境、配套設施可能不如城市,家長們難免擔心“孩子能不能扛住”。有家長坦言:“不是不認可警察職業,只是更希望她能在條件好點的地方工作,至少環境能有保障?!?/p>
一邊熱一邊冷:警校招生的“反差感”
有意思的是,廣東警官學院其他專業并不愁招——普通批次錄取分數逐年走高,畢竟“警察”職業的穩定性、社會認可度擺在那里??蔀楹纹@個定向崗位成了“例外”?
關鍵在“性價比”的權衡。對年輕人來說,選工作不止看“穩定”,更看發展空間:城市崗位機會多、資源好,哪怕初期辛苦,未來有調動或晉升的可能;而偏遠縣的基層崗位,七年服務期內調動難,收入與城市崗位有差距,自然難吸引年輕人。
就像有考生說的:“不是不想當警察,只是不想用七年時間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如果能縮短服務期,或者給偏遠地區多些補貼,也許會考慮?!?/p>
基層招人難:不止“七年之約”的問題
其實不止廣東,近年來,不少地區的基層崗位(比如鄉鎮公務員、偏遠地區教師)都面臨“招人難”。對年輕人來說,“離家遠、機會少、上升慢”成了共性痛點。
破解之道或許藏在“靈活調整”里:比如適當縮短服務期,用“階梯式補貼”(服務越久補貼越高)激勵留任;改善基層工作環境,完善住宿、醫療等配套;甚至可以考慮打破“僅限女生”的單一限定,擴大生源范圍。
但政策調整需要時間。眼下,這個定向崗位可能還得靠征集志愿“補位”。而如何讓基層崗位從“沒人選”變成“愿意來”,恐怕是各地都需要琢磨的考題——畢竟,基層警力的補充,既需要政策引導,也得尊重年輕人的職業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