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穿越三百年的海上絲綢之路,解鎖清朝「世界首富」的財富密碼!0元打卡攻略。
【十三行博物館核心展區速覽】
第一部分:開海設關(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
17 世紀末,康熙大帝解除海禁,設立粵海關,廣州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粵海關成為對歐貿易關口!館內復原的粵海關大銅鐘和《粵海關志》文獻,見證了 "天子南庫" 的誕生。 一紙詔書撬動全球貿易網,這里曾掌握中國外貿命脈!開放,是刻進廣州基因的密碼。
第二部分:十三行風貌
4米長沙面商館微縮模型+外銷畫《珠江帆影》,還原清代珠江沿岸 "洋船爭出" 的盛景。特別推薦清代外銷畫家筆下的《十三行商館全景圖》,紅墻碧瓦間可見各國商船云集。 站在沙盤前,百年前碼頭卸貨的喧嘩聲仿佛穿透時空!這里堆砌的不僅是貨物,而是半部中國近代史。
第三部分:十三行行商
聚焦潘、伍、盧、葉四大家族!首富伍秉鑒身家2600萬兩白銀(≈清廷年收入一半),投資美國鐵路證券,怡和行商船遍及全球。展柜中陳列著行商家族的象牙印章和《怡和行賬簿》。其中,伍秉鑒的《與東印度公司貿易契約》原件,揭示其曾掌控全球三分之一茶葉貿易的商業帝國。商賈亦是外交官——粵商“搞錢”背后的家國大義!
第四部分:十三行貿易
1757-1842 年間,十三行壟斷中國對歐美貿易,年交易額超千萬兩白銀。重點展品包括清代廣彩 "洋人遠航圖" 大碗(1757 年制),碗心英文刻字記錄著首航廣州的商船故事。一件瓷器一場跨國情緣,中國制造早征服了凡爾賽宮!
第五部分:中西匯流
歐洲巴洛克風格的酸枝家具與廣繡屏風同框,展示 "中國風" 如何影響西方設計。鎮館之寶清乾隆 "行商潘趣碗",碗身繪制十三行商館全景,釉色融合中西方彩繪技法。秒懂什么叫“頂流文化混搭”!
第六部分:走向近代
通過《南京條約》影印件和戰爭遺物,講述十三行在炮火中衰落的歷史。鴉片戰爭奏折、火燒十三行油畫,直面輝煌的終結。灰燼中重生的千年商都,骨子里的韌性讓人淚目!極而衰的轉折點,是歷史最痛的課堂,也是復興的起點。
特別展區 "廣交會起源",展示 1957 年首屆交易會與十三行的傳承關系。
【參觀TIPS】
地址: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文化公園內)
交通:地鐵6/8號線文化公園站A/B口
?開放:9:00-17:30(周一閉館,免費預約)
【爆款古今Citywalk路線】
路線:陳家祠→泮塘五約→荔枝灣+荔灣湖公園→十三行博物館→沙面島→粵海關→永慶坊+粵劇博物館
1、陳家祠:嶺南建筑美學天花板!三雕二塑一鑄,藍琉璃瓦+朱紅門廊,隨手拍即大片。
2、泮塘五約:青石板巷+蠔殼墻,吃碗凌記瀨粉配馬蹄爽,市井早餐超治愈。
3、荔枝灣+荔灣湖公園:搖櫓船穿行榕蔭,偶遇粵劇私伙局唱《帝女花》,聲聲入魂。
4、十三行博物館(免費!刷身份證進):重點看2樓王恒捐贈的象牙扇/廣彩瓷,15點跟免費講解。
5、沙面島:薄荷綠星巴克、匯豐銀行浮雕墻,歐陸建筑+百年榕樹,黃昏光影絕美。
6、粵海關博物館:巴洛克鐘樓眺望珠江,海關鐘聲里回溯千帆競渡。
7、永慶坊+粵劇博物館:李小龍祖居拍功夫剪影,穿漢服體驗 "水上戲臺" 沉浸式演出。。
#廣州旅行 #歷史文化 #廣州小眾博物館 #十三行穿越記 #博物館打卡 #廣州旅游攻略 #十三行歷史 #廣府citywalk #海絲之路 #廣州一日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