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卡!再也不做山姆的‘冤大頭’了!”近期這句怒吼在社交平臺刷屏。
起因是山姆上架了日常超市就能看見的大眾品牌的定制款,如:好麗友,卻下架了太陽餅、米布丁等熱門單品。山姆會員們炸開了鍋:“我花260元辦卡,不是為了買樓下便利店就能買到的東西!”
這場看似小題大做的風波,撕開了山姆維持12年的“中產神話”,那個號稱“嚴選全球好物”的高端會員店,正在向“大型便利店”滑落。
山姆的人設崩在哪里?
1996年,山姆在深圳開出第一家店時,瞄準的是中國剛剛崛起的中產群體。
大包裝的進口牛排、試吃不限量的瑞士卷、需要排隊搶購的烤雞,這些標簽共同構建了一個“會員專屬”的高端形象。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逛山姆成了中產家庭的周末儀式,他們推著巨大的購物車,在9米高的貨架間穿梭,仿佛置身于“美式生活樣板間”。
這種人設的核心,是“差異化”。
早期山姆的選品邏輯是30%自營+70%第三方,但第三方必須是“山姆定制款”。
比如蒙牛為山姆特供的生巧牛奶,比普通款蛋白質含量高0.5g,小胡鴨的檸檬雞爪,個頭比市面款大30%。這種“專屬感”讓會員覺得,260元會員費買的是“別人買不到的好東西”。
但這一次,好麗友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幻覺。
盡管山姆強調這是“減糖定制款”,外面買不到,但在會員眼里,“好麗友”這三個字就意味著“大眾化”。
更讓會員們接受不了的是,曾經擺放進口紅酒的區域,如今卻堆著衛龍的脫骨鴨掌,過去限量供應的烘焙區,換成了盼盼的法式泡芙。
這種高端商品變成大眾商品的視覺沖擊,直接撕碎了山姆經營12年的“中產特權俱樂部”標簽。
而2025年的最新數據顯示,進口商品占比降至29%,第三方大眾品牌占比升至53%。
“不是反對國產,是反對花會員費買‘平替’”這句評論道出了針對山姆事件的核心矛盾。
瘋狂擴張的代價
山姆的選品突變,并非偶然,我們來看看近些年山姆的新店開業速度就知道了。
2025年計劃新增11家門店,上半年已完成6家,創下29年來的最快速度。
截至6月,山姆在全國的門店數達58家,會員數接近1000萬,會員費年收入超23億元。但狂奔的背后,是供應鏈的“超負荷運轉”。
山姆為了支撐快速擴張,山姆不得不依賴更穩定的大供應商。
好麗友、衛龍這類企業有成熟的生產線,能保證大訂單的及時交付,而太陽餅、米布丁等小眾單品,供應商產能有限,難以跟上門店擴張速度。
但會員們不會買賬,在他們看來,品控是會員費的“底線”。
2023年山姆的“瑞士卷事件”就曾敲響警鐘,因更換代工廠,口感從“綿密”變成“粗糙”,引發數萬會員投訴。
如今好麗友的上架,更讓他們覺得:山姆為了擴張,連“品質嚴選”的根都丟了。
我們買的是情緒價值
“我不是討厭好麗友,而是討厭優越感沒了。”一位會員的留言戳中了要害。山姆在中國的成功,一半靠商品,一半靠“情緒價值”。
山姆被中產們視為身份標簽,能精準報出“山姆烤雞要等40分鐘”“小青檸汁要搶”的人,仿佛拿到了進入“精致生活圈”的門票。
當然可能有人反駁,逛個超市要啥優越感,只能說這種外在的情緒價值能夠調劑人們的精神。
畢竟每個人滿足感的來源不同,有人搶最新手機,拿出去倍有面子,有人在聚餐時喝名貴的酒收到親友的起哄,這些買的就是種情緒價值。
而山姆也能提供這種提供情緒價值。
但現在,這種“情緒價值”正在消失。山姆的貨架上,蒙牛特供的生巧牛奶、海天定制的醬油、維達的紙巾越來越多,而這些品牌在樓下便利店就能買到。
有網友調侃:“以前去山姆是‘尋寶’,現在是‘趕集’。”
這種情緒的爆發,早有伏筆。2024年,山姆的“極速達”服務占比超過50%,前置倉的商品周轉速度是大店的3倍。
為了保證“1小時送達”,前置倉不得不優先儲備好麗友這類耐儲存的商品,小眾單品被邊緣化。會員們積累的不滿,終于借著“好麗友事件”噴涌而出。
如今山姆雖然緊急下架了好麗友,卻沒回答最關鍵的問題,未來的選品是繼續向擴張妥協,還是回歸“嚴選初心”?
對山姆來說,比退卡潮更可怕的,是會員心里的那桿秤,當“中產神話”碎了,再高的會員費,也買不回曾經的信任。
信息來源:山姆超市,突然被曝!網友怒了:形同詐騙!
2025-07-16 08:53·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