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層出不窮,騙子們借助新技術、新概念,不斷更新套路、推陳出新,讓人防不勝防。
匯總了近期出現的四大新型網絡騙局,看看你能識破幾個。下面我們逐一揭秘這些“披著科技外衣”的新騙局。
01
騙局一:暑期針對未成年的“免費送”騙局!
隨著暑期的開啟,很多青少年免不了會在家刷短視頻。一些騙子就在這期間,瞄準了學生群體,設計出了“免費送”騙局。他們通常會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一些“畢業送小說送漫畫”、“招游戲里的徒弟送皮膚”等針對未成年人的內容,將用戶引導至其他平臺后,再假冒警務人員以配合調查、否則上門告知父母等話術威脅、誘導對方使用家長手機進行轉賬。
騙術分析:
在這個詐騙套路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通過“免費送”,先把青少年聚集到一個群里,然后再通過加私人好友的方式,要么是冒充公檢法人員威脅,要么是利用進一步獲取好處的心理誘導轉賬。
應對建議:
第一,告訴孩子,在網上要抵制免費送東西的誘惑,就和他在線下也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送的禮物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免費的東西往往成本是最高的,這個成本通常會以看不見的方式呈現。
第二,任何正規警察、主播或平臺客服,都不會通過電話、網絡、聊天軟件等方式要求轉賬,更不會威脅或恐嚇。凡是敢恐嚇你的,一定是假的,不管他自稱任何身份,我們這個社會,不允許任何人恐嚇未成年人,除非他是騙子。
第三,任何陌生人要求下載遠程控制軟件的行為都應堅決拒絕。一旦你發現手機失控的時候,趕緊拔卡、斷網,第一時間告知父母。
02
騙局二:網店故意發錯貨,以售后補償為誘餌引流
用上面騙小孩子的方法,再去騙成年人,顯然不太好使了。騙子們了為了詐騙,也是下了成本,開起了真網店。
詐騙分子先通過非法渠道購買營業執照等證件開設網店,售賣U 盤、風扇等日常商品;隨后故意發錯貨或寄送劣質品,等待消費者投訴;再以“售后理賠”“高額補貼”為誘餌,引導消費者脫離平臺進行溝通,最終通過刷單返利、投資盈利等利誘,或賬號凍結、法律追責等恐嚇方式,誘騙消費者轉賬。
此類騙局近期在電商、短視頻等平臺密集出現,發案數量快速增長,僅某平臺近一個半月就關停 1.6萬家涉詐風險店鋪。從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中心緊急曝光的一批案例來看,市民李先生在某平臺給孩子買玩具,收到的卻是一包小蘇打。有的事主下單了落地風扇,最后發過來的是手持風扇;還有的事主買藍月亮洗衣液,最后發過來的不是藍月亮洗衣液,是其他低劣一點的洗衣液。
騙術分析:
不得不說,隨著大家的警惕性提高,騙子的套路也在升級。過去是打電話冒充客服的套路已經不靈了,于是騙子做戲做全套,開真網店、真發貨,故意通過發低質貨、錯版貨,引發消費者主動投訴,在理賠的過程中,實施行騙。
這個騙術的關鍵一點,就是引導到非官方渠道。一旦脫離平臺監管,各種詐騙手段又開始用上了。
應對建議:
那就是購買任何商品,堅決不要脫離平臺交易,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溝通。任何給你小恩小惠的行為,一定要警惕。你惦記的是別人的福利,別人惦記的是你的存款。
03
騙局三:下載仿冒知名產品的軟件
先看一個案例。65歲的徐女士在家接到了自稱某短視頻平臺客服人員的來電提醒,“客服”稱:“您在我們平臺購買了一份保險,每個月要自動扣費800元……”
徐女士聽罷,趕忙要求取消該業務。“客服”隨即表示會為徐女士轉接“高級客服”,協助其完成取消操作。緊接著,“高級客服”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由于徐女士對智能手機的操作并不熟練,對方便指示徐女士下載一個名為“中銀會議”的App辦理取消業務。
徐女士通過“中銀會議”軟件與對方進行通話,并開通了屏幕共享功能,在對方“手把手”的指導下登錄手機銀行,一次次進行密碼操作和人臉識別。直到卡內余額被全部轉走,徐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根據反詐民警介紹,徐女士下載的“中銀會議”App是最新出現的一種詐騙App。與之類似的還有“銀聯會議”“抖音會議”等,這些App都是騙子專用的窺屏軟件,因為帶著“會議”以及“銀聯”“中銀”這樣看似官方的稱謂,很具有迷惑性。
在這類詐騙中,騙子首先冒充平臺客服,稱事主開通了“直播會員”或購買了保險,如果不取消,就會每月自動扣費。
目前,涉及別仿冒的幾家公司或產品,都已發表了聲明,未發布相關會議產品。像中國銀聯在聲明中稱,不法分子誘導用戶在手機上安裝“銀聯會議App”應用程序,存在竊取敏感信息、資金被盜等安全風險,“銀聯會議App”非中國銀聯產品,請公眾謹防詐騙。
騙術分析:
這類騙術目前主要針對老年人,特別是留守老人。核心還是通過老人害怕損失的心理,先虛構一個不存在的,類似會被持續扣錢的保險,或者開通了某個訂閱服務之類的說法。引導老人去下載應用,然后遠程操控騙取老人錢財。
應對建議:
可以多向家中老人普及一些防騙常識。
第一,遇到自稱平臺客服的陌生電話,尤其是涉及扣費、退款或取消業務時,不要急于聽信,更不要輕易按照對方指示進行操作。
第二,老年人遇到任何涉及錢款、銀行卡、密碼的電話,一定要立即與子女或親屬溝通,確認真實性。
第三,家里老人的手機上,盡量不要安裝銀行應用之類的。通過電子支付,基本能滿足老人需求。沒有安裝,就沒有詐騙。
04
騙局四:穩定幣詐騙
最近,在各種媒體上,“穩定幣”相關概念熱度飆升,引發各方關注,包括騙子也很關注。在國內還在圍繞穩定幣進行理論探討的時候,騙子們已經開始用穩定幣作“障眼法”,肆意用于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了。
最早的一份關于警惕穩定幣所涉相關風險的提示出自深圳。7月7日,深圳市委金融辦官網顯示,深圳市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責小組辦公室(“專責小組”)就穩定幣涉及的相關風險發出風險提示。
據專責小組監測發現,一些不法機構以“金融創新”“數字資產”等為噱頭,利用社會公眾對穩定幣等了解不足的特點,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誘導社會公眾參與交易炒作,擾亂經濟金融秩序,滋生非法集資、賭博、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社會公眾財產安全。除深圳之外,包括北京、寧夏、蘇州等多地也相繼發布了類似提醒。
騙術分析:
這種騙局雖然打著穩定幣的旗號,但本質上和過往的各種金融理財騙局都是類似的邏輯,通過承諾高額回報,誘導公眾投入資金參與交易炒作。
應對建議:
夸大宣傳不可信,
穩賺不賠不可能。
高額收益是泡影,
陌生來電莫輕信。
遠程指導要警醒,
密碼驗證要守穩。
凡是轉賬須謹慎,
遇到疑問找親人。
看了新進出現的這四種騙局,你能識別幾個?你身邊的人能識別幾個?不妨對照檢查下。
面對層出不窮的騙局,我們只有提高警惕、才能保護好自己和身邊人的安全。希望每個人都能擦亮雙眼,筑牢防騙防線,讓騙子們無機可乘。
(內容來源:抖音黑板報、央視、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