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卡替拉韋+利匹韋林的長效治療方案(CAB+RPV LA)已經(jīng)獲批的適用人群為經(jīng)過穩(wěn)定抗反轉(zhuǎn)錄病毒治療而到達病毒學抑制(HIV-1 RNA 病毒載量<50 拷貝/mL)的 HIV 感染者。對于病毒血癥陽性的HIV感染者是否也能夠接受CAB+RPV LA治療?在近日舉行的第13屆國際艾滋病協(xié)會(IAS)會議上(2025年7月13—17日,盧旺達基加利),報道了來自非洲的多中心隨機對照IMPALA研究和來自美國的真實世界OPERA隊列研究,為該HIV長效治療方案的拓展應(yīng)用提供了新的證據(jù)。
隨機對照IMPALA研究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qū),有130萬接受口服抗反轉(zhuǎn)錄病毒治療(ART)的HIV感染者未能實現(xiàn)病毒抑制。長效(Long-Acting,LA)治療方案可能使那些治療依從性不佳的患者受益。IMPALA研究(NCT05546242)是一項在烏干達、肯尼亞和南非開展的多中心、開放標簽、隨機、非劣效性試驗,旨在針對既往口服ART依從性不佳的人群,探討長效卡替拉韋(Cabotegravir,CAB)和利匹韋林(Rilpivirine,RP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該研究入組人群為近期HIV-1病毒載量(Viral Load,VL)>1000拷貝/mL,或治療依從性差的HIV感染者。隨機分組前,受試者需接受基于多替拉韋(Dolutegravir)的治療并實現(xiàn)病毒抑制(<200拷貝/mL)。受試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組,一組接受每兩個月一次的CAB+RPV LA治療,另一組繼續(xù)接受口服ART治療。主要終點是意向性治療暴露人群(按照FDA快照算法,非劣效性界值為 -10%)在48周時VL<50拷貝/mL的比例。次要終點包括確診的病毒學失敗(Confirmed Virological Failure,CVF,即連續(xù)兩次VL>200拷貝/mL,非劣效性界值為4%;單次VL>1000拷貝/mL為預(yù)先規(guī)定的敏感性分析)。
研究共入組540名受試者中,60.0%為女性,中位年齡為40歲(IQR:33 - 48歲),99.6%為黑人。48周時,接受CAB+RPV-LA治療的受試者中有91.4%(245/268)的VL<50拷貝/毫升,而接受口服ART治療的受試者中這一比例為89.2%(240/269)(風險差異RD:2.3%,95%CI: -2.7%~7.2%)。
病毒學失敗的發(fā)生率較低,CAB+RPV-LA組為1.9%(5/268),口服治療組為0(0/269)(RD:1.9%,0.3%至3.5%)。在隨訪期間,CAB+RPV-LA組發(fā)生VL>1000拷貝/mL的比例低于口服ART組(268例中有7例,269例中有18例;RD:-4.1%,-7.7%至 -0.6%)。4例發(fā)生病毒學失敗后改用每日一次多替拉韋為基礎(chǔ)的ART治療的受試者均重新實現(xiàn)了病毒抑制。
安全性結(jié)果相當,沒有受試者由于注射部位反應(yīng)導(dǎo)致停藥。患者報告結(jié)局也顯示CAB+RPV-LA在HIVTSQc方面相較于口服ART的顯著改善。在接受CAB+RPV-LA治療的受試者中,93.6%(249/266)更傾向于注射治療。
這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顯示,對于治療依從性不佳的人群,在病毒抑制和確診的病毒學失敗方面,CAB + RPV LA 不劣于基于多替拉韋的ART;尤其是在減少病毒載量>1000 拷貝/mL的情況(此類病毒血癥可增加HIV傳播風險)發(fā)生方面,CAB+RPV LA 表現(xiàn)更佳。受試者對注射治療表現(xiàn)出強烈偏好,這表明 CAB+RPV LA 可能在公共衛(wèi)生策略中針對特定人群發(fā)揮關(guān)鍵作用。
真實世界OPERA研究
在真實世界 OPERA 隊列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病毒載量≥50 拷貝/mL(即病毒血癥陽性)的HIV感染者也接受了 CAB+RPV LA 治療。基于此現(xiàn)象,研究團隊決定深入探究這部分人群的特征及其在真實世界應(yīng)用該療法后的治療效果。
此次研究聚焦于 2021 年 1 月 2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從其他治療方案轉(zhuǎn)換為 CAB+RPV LA 且在開始CAB+RPV LA治療時存在病毒血癥的成年感染者,并持續(xù)隨訪至 2024 年 2 月 29 日。
在 3304 名使用 CAB+RPV LA 的 HIV感染者 中,有 368 人(占比 11%)在開始治療時存在病毒血癥,其中位病毒載量為 120 拷貝/mL(IQR:61,2535),中位年齡為 41 歲(IQR:32,51),30%為女性,57%為黑人,18%為西班牙裔,63%在美國南部接受治療。中位HIV感染時間為 9 年(IQR:3,17),29%的患者體重指數(shù)(BMI)≥ 30 kg/m2,中位 CD4 細胞計數(shù)為 578 個/μL(IQR:353,808),80%的患者至少有一種合并癥,在使用 CAB+RPV LA 之前,69%的患者正在使用整合酶抑制劑(INSTI),13%的患者使用兩種核心藥物。
在 331 名(90%)完成治療的患者中,有 258 人(78%)在分析時仍在接受 CAB+RPV LA 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 12 個月(IQR:8,19),且大部分(93%)采用每兩個月注射一次的方案。在 313 名有至少一次隨訪病毒載量檢測的患者中,277 人(88%)在隨訪期間成功將病毒載量抑制到 < 50 拷貝/mL,而 36 人(12%)出現(xiàn)無應(yīng)答情況。此外,出現(xiàn)確診病毒學失敗的患者比例僅為 1%。
研究團隊總結(jié)指出,在 OPERA 真實世界隊列中,那些在開始 CAB+RPV LA 治療時病毒載量 ≥ 50 拷貝/mL 的感染者,往往具有長期感染 HIV 的病史、較高的合并癥患病率,并且此前對 INSTI 或多種核心藥物的治療效果不佳。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數(shù)患者能夠成功轉(zhuǎn)換為 CAB+RPV LA 治療,并且達到了病毒學抑制。在研究結(jié)束時,大部分患者仍繼續(xù)使用 CAB+RPV LA,且治療失敗的情況較少。
上述研究結(jié)果為那些在傳統(tǒng)治療方案下效果不理想且存在病毒血癥的 HIV 感染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和希望,也為臨床醫(yī)生在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隨著研究的持續(xù)深入和更多真實世界數(shù)據(jù)的積累,相信 CAB+RPV LA 在 HIV 治療領(lǐng)域?qū)l(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F.V. Cresswell, et al.Long-acting cabotegravir and rilpivirine in adults with suboptimal HIV control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 IMPALA trial 48-week results. IAS2025;OAS0105LB
[2]R. Hsu,et al.Real-world effectiveness of CAB+RPV LA in individuals with HIV viremia at therapy initiation. IAS2025;OAB010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