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正式入伏,老農們又要抬頭看天了。“入伏當日早看天,一年不用問神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老一輩人總結的經驗,還真有點門道。要是后天早上下雨,那可真是喜事一樁。
“雨淋伏頭,旱死牛”這話聽著嚇人,實際是好兆頭。伏天雨水足,莊稼長得歡,秋收就有指望了。
玉米正拔節,水稻要孕穗,這時候下雨比啥都強。可要是大太陽當頭照,老農們就該發愁了。
“入伏日頭笑,旱到割晚稻”,這話可不是鬧著玩的。
伏天要是旱起來,地里的莊稼可遭罪。干得冒煙的土地,蔫頭耷腦的秧苗,看著就心疼。
風也有講究,東南風可不是好兆頭。“入伏東南風,必定是旱天”,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西風倒是受歡迎,涼快不說還預示著好收成。
最怕的就是狂風冰雹,那可真要命。“雹打伏頭,收成喂狗”,這話說得夠狠。
莊稼正長著呢,一場冰雹全完蛋。今年這天氣,南北可大不一樣。
北方熱得冒煙,南方暴雨成災。
“入伏日頭笑”在北方應驗了,“雨淋伏頭”在南方成真。老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諺雖好,也不能全信。
現在有天氣預報,比抬頭看天準多了。老祖宗的經驗可以參考,但不能迷信。該防旱的防旱,該排澇的排澇,這才是正理。
“伏里西風稻谷山”在江南是寶,在西北可不一定。
因地制宜最重要,別死搬硬套。科技發達了,種地也得講科學。農諺是文化遺產,該傳承還得傳承。
但種地不能光靠老黃歷,得相信科學。氣象數據、土壤墑情,這些才是真家伙。
老把式加新技術,莊稼才能長得好。后天入伏,您那兒天氣咋樣?是雨是晴還是刮大風?
不管啥天氣,提前準備總沒錯。防暑降溫要做好,莊稼管理要跟上。
三伏天難熬,但熬過去就是豐收的希望。
您覺得這些農諺現在還管用嗎?
歡迎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