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華為每年都有新東西,創新能力這么強?華為這幾年做出了三折疊,折疊電腦,pura x,衛星通信,可變光圈,紅楓鏡頭,還有cm384
一方面華為沒有上市,一方面華為能賺錢重視業務重視客戶。如果想要持續的賺錢,持續的從用戶手上賺錢,就需要有創新!那為啥說沒有上市也是一個因素,因為上市了有股東有很多人做主。可能在創新上就不容易立項了!
華為我覺得是在有錢能做主的基礎上創新力的!
而這個錢舍得投資也很關鍵,這個從投資的占比就能看出來,下圖是來自2025年華為pura80發布會上,余承東講的華為為了創新力投入了多少,預計在2014年到2024十年來投入了12490億。2024年在創新上就投入了1797億。而這個創新研發費用在盈利占比重達到了20%。取得了怎樣的成果,顯而易見累計也獲得了15萬的有效授權專利!
當然不僅僅是研發投入,在創新的人才方面工程師方面投入也很厲害,我聽到有一個博主說,華為給一些人才的獎勵和薪酬比一些中小企業的老板還多!在一個項目上有一些創新是幾千人上萬人!敢于投入人,敢于投入錢,敢于激勵才能有創新力!
任正非曾經在采訪時候就說過:沒有華為公司的浪費,就沒有華為公司的今天。也許一個項目會失敗會經歷幾輪的失敗,這過程肯定會造成浪費,也會虧錢,那能做好做不好能不能換人也要做!一個團隊始終做不好會不會有第二梯隊團隊也在做!還有備胎計劃防患于未然的做創新的研發,這是從戰略層面的一種大局觀和智慧!
華為強大的創新能力源于三大核心支柱的協同作用:戰略自由度、資源壓強式投入以及包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未上市的股權結構保障了決策自主權,使華為能拒絕短期業績壓力,專注于十年以上的技術布局,如備胎計劃早在2004年就已啟動,這種戰略定力在上市公司中極為罕見。
而連續十年研發投入超1.2萬億(其中2024年達1797億),占營收20%的壓強式投入,構建了全球15萬專利的技術護城河,這不僅是資金規模,更是將資源聚焦于底層突破的決心體現——例如紅楓鏡頭研發歷時5年,耗資數十億。
更深層的是其獨特的創新生態:通過頂級薪酬吸引全球頂尖人才(資深工程師年薪可達中小企業家水平),建立"多梯隊攻關+容錯迭代"機制。任正非"接受浪費"的理念實質是創新風險管理哲學——衛星通信技術曾經歷三代團隊接力研發,首代方案雖失敗卻為最終成功奠定基礎。
這種將戰略前瞻性、資源密度與人文激勵深度融合的模式,使華為從追趕者蛻變為規則制定者,其創新范式對中國科技企業具有重大啟示:真正的突破需要敢于在無人區持續投入的勇氣,以及為未來十年埋種子的智慧。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