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頭條 聊熱點##記錄我的2025年#
文/趙永江
人,只要是正常人,當然所說的正常人。就是有聽力,會說話的人,都有語言表達的能力。當然,一個人的地域、文化并又對事物的表述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文化層次的差距,在表述事物上也有溝通的障礙。古代文人所說的話,老百姓十有八九是聽不懂的。正如現在人說,你用文人說的話與一白丁聽,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那不是對牛海琴。你的意思表示絲毫沒有達到效果,也就是說角嘴上抹石灰——白說。如果是為了賣農,而不要效果。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說因地城語言的差異、互相聽不懂,而又想達到溝通。也就是說,語言是交流感情的工具,互相想達到表達思思的目的,那就得形成一種大眾化的語方。所以就根據需要,要創造一種共同的語言,也就是現在普及的普通話,這就解決了因語言不通而造成的溝通障礙。所以現在人們相互來往多了,就是帶著濃重的地方話勉強套上普通話,基本上能夠溝通。
學英語是世界交往的需要,因為英語是國際教科文組織經過研判。認為英語較為簡單且易掌握。所以以英語作為世界語在國際上基本通用。這些就是在中國為什么要普及普通話的要求。既然這樣,那地方語種就不要了么?不對,當地同層次的交流還是很必要的,如在遠離家鄉的人,聽到家鄉話,那就是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感到親切,舊時人生四大喜事中就有這么一句“他鄉改遇故知”,這也是一些令人欣喜的事情。還有,地方語種也是一種讓外人聽不懂的秘密武器。
有這么一則故事笑話。說的是兩個愛玩撲克的男人,互相以姿肢體語言,也就是用動作做為暗語,互通信息,利用這種辦法賭博,贏了好多錢。但貪心不足,想到了蒙古人老實憨厚。用這種方式去找蒙古人賭。而且蒙古人的錢又比漢人的多,二人就到了蒙古地去,蒙古人會說漢話。
他們當然是故伎重演。幾場下來。他們卻輸得一鍋糊涂。他們怎么也想不明白。憑他們的牌技和暗號,可以說打逼天下無敵手,怎么就輸給了他們認為更好哄道的蒙古人?
他們回到家鄉向朋友們說是這次悲慘的失敗。朋友說,你們會蒙古話嗎?他說一句也不懂。這個朋友聽后笑得前仰后合。你們他媽的輸的活該,你們用動作提示,人家用蒙語溝通,比你們更厲害。
這時二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輸的原因在這兒。
這則笑話里,說明一個道理,地方語種也是人類非物質財富。所以地方話也不能被消滅的。而應該保護,她不但是語言的多種性,而是構成中華民族文明的精神財富。
責編/飄飄花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