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0日),天水幼兒園鉛中毒案官方調查通報公布,確認了工業顏料為幼兒血鉛的罪魁禍首。通報內容很長,其中違法違規部門、人員較多,已經立案調查。此案的荒誕之處,可以直追當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008年曝光的三鹿集團“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我國近年最大、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該事件影響了至少數萬名嬰幼兒健康,并有數人死亡。將近20年過去,盡管國產奶粉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余悸未息,至今仍有很多人不敢給孩子吃國產奶粉,其對我國奶業信譽的影響深遠,無法估量。
此次天水鉛中毒案,與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有幾個共通之處。如此慘痛的事件發生多年,仍未吸取教訓,又一次重蹈覆轍。
一個是,犯罪工具的“隨機性”。當年不法企業將三聚氰胺添加在奶粉中,是為了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以便低成本通過蛋白質檢測。世界上的化工原料千千萬,在發現之前,誰會想過有人會把作為家具板材粘合劑的東西往奶粉里放呢?檢測部門也不可能把全部化工原料都測一遍。
天水幼兒園的血鉛事件就更加“隨機”。比起三鹿的大規模企業行為,幾個文盲幼兒園園長、廚師的愚蠢行為更加難以預測。僅僅是為了顏色鮮艷、取悅家長搶生源,就把包裝上標識“不可食用”的工業顏料往孩子們的糕點里放,實在匪夷所思。
從破案的角度來說,行為隨意、不講邏輯的犯罪,比動機明確、目的性強的犯罪更難防范和發現。在攝像頭、DNA檢測發明之前,警方破案只能大量排查與受害人有關聯的人員(仇家),隨機攻擊目標的連環案就比較難破。正是俗話說的:“壞人絞盡腦汁,不如蠢人靈機一動”。
另一個跟三聚氰胺案一樣的問題是,事發后,涉事企業、相關監管機構首先想到的是掩蓋問題。從本部門、個人角度,這也是他們的“理性”選擇,能捂住沒人不想捂住,除非有外力強制,讓他們覺得“試圖捂住會更倒霉”。
天水案件中還暴露了各種違規環節,涉及各部門貪腐受賄問題,也是老調重彈了。
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涉及兒童,不能有僥幸心理,需要全社會協作,不讓漏網之魚出現。
1.互聯網監督。每次熱點問題,網友窮追猛打,確實起了不少作用。此次官方通報,也正面回答了網友不少疑問。但是互聯網作用有限,全國能上熱搜的事件只占極小比例,大部分事件輿論盯不過來,并且只會出了事、事情鬧大了才會形成輿情。要防范此類事故,主要還得靠制度建設、加強監督管理環節。
2.幼兒園沒有辦學資質,也就意味著廚房人員沒有受到過食品安全方面的正規培訓,這一點相當要命。很多普通群眾對工業產品的毒性估計不足,尤其是慢性中毒,相當不重視。顏料上明明寫著“不可食用”幾個字,幼兒園的員工不可能全不識字,園長自己也跟著吃,我認為就是不當回事。拿我本人來說,盡管只能算半文盲,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就是“當場吃不死就吃。”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固然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是根本,但是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必須是在從業人員資質、培訓方面嚴把關,才能防范各種異想天開的愚蠢做法。
通報中還提到,“經公安部鑒定中心檢驗鑒定,紅色顏料鉛含量5.96mg/kg,黃色顏料鉛含量209890.63mg/kg,綠色顏料鉛含量13.71mg/kg。”黃色顏料是啥玩意,通報中如能給科普一下,就更完善了。
3.鏈條上各相關部門的貪腐受賄問題。天水案又一次證明了,貪腐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可以人命關天的,跟建筑橋梁中的豆腐渣工程差不多。雖然嚴懲也杜絕不了,但嚴懲是必須的,震懾有意義。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然而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如果讓同樣的事故一再發生,那就是社會的失職,以及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