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灣APP:歐洲艾滋病治療組織官網消息,第13屆國際艾滋病學會艾滋病科學大會(IAS 2025)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仍有50個國家繼續執行與艾滋相關的旅行和居留限制,明顯違反國際人權原則。
艾滋病病毒司法網絡(HIV Justice Network)通過其新平臺Positive Destinations 分享的數據指出,歧視性法律和政策持續存在,使艾滋感染者難以在世界多地自由旅行、工作、學習或定居。
盡管取得了進展——83個國家已取消針對艾滋的旅行限制,許多國家也采取了更具包容性的做法,但仍有17個國家采取嚴格措施,33個國家實行部分限制。
17個國家采取嚴苛措施
國家:不丹、文萊、埃及、伊朗、科威特、馬來西亞、俄羅斯和阿聯酋等。
嚴苛措施:完全禁止入境、強制檢測和驅逐出境等。
影響:移民和學生往往首當其沖,有些人直到檢測或披露后才知道相關規定,結果被迫返回原籍、失去收入并與家人分離……
33個國家實行部分限制
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菲律賓、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等。
部分限制:在簽證申請中要求艾滋病檢測、基于預估醫療成本進行自由裁量,以及限制獲得基本服務等。
影響:這些政策表面看似中立,實際上仍對艾滋感染者造成不利影響。
“全球艾滋特定旅行與居留限制數據庫”網址:www.positivedestinations.info
艾滋病病毒司法網絡執行董事Edwin J Bernard表示,這些限制源于過時的公共衛生觀念,并加深污名。它們阻礙人們獲得醫療、教育和家庭生活,對移民和難民影響尤其巨大。
相關事件:
·2024年,Positive Destinations記錄了多起僅因艾滋狀況而被驅逐的案例:科威特驅逐超過100人,俄羅斯達吉斯坦地區驅逐9人,利比亞驅逐2人。
·政策改革并不均衡。澳大利亞提高了簽證健康成本門檻,略微放寬了臨時居留限制,但許多艾滋感染者仍難以獲得永久居留。最近,一名意大利教師就因艾滋陽性而被拒永久居留。
·艾滋相關移民壁壘常與其他形式的刑事定罪和歧視交織。烏茲別克斯坦和俄羅斯,將艾滋病定罪法律與移民強制檢測并行;在美國,艾滋患者及 LGBTQ+庇護申請人繼續在拘留中心遭受虐待;在土耳其,一名敘利亞跨性別女性,在艾滋狀況被披露后被驅逐,返國后遭殺害。
這類做法正日益受到法律訴訟的挑戰。例如,艾滋病病毒司法網絡正在對加拿大的“過度需求”條款提起訴訟,認為其違反《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
研究作者呼吁采取緊急行動。Bernard表示,消除這些有害政策對于終結艾滋病、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維護全球艾滋患者的尊嚴和權利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