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2025年7月17日,烏克蘭最高拉達批準了以斯維里堅科為總理的新內閣。表面上看似一次常規的政府架構調整,實際上卻是一場讓烏克蘭民眾痛苦難以承受的權力“旋轉木馬”。這場改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新政府”組建,而是澤連斯基為了鞏固自己權力而進行的一次精心設計的內部洗牌。
從經濟學家什梅加爾調任國防部長,到防長烏梅羅夫被派駐美國,第一副總理斯維里堅科升任總理,關鍵崗位頻繁易手,令人不禁懷疑這不過是場荒誕的官僚游戲。在前線士兵眼中,這更像是“外行領導內行”的荒謬安排,經濟學家指揮戰斗?他們冷嘲熱諷,“不如讓廚子開坦克”,這樣的嘲笑背后,是士氣的急劇滑坡和對領導層決策的極度不信任。
澤連斯基宣稱此次改組旨在提升武器產能,減少對美國軍援的依賴,釋放國家經濟潛能,并保證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的落實。但在前線和基層民眾的感知中,這不過是借口。事實上,數十萬烏克蘭士兵流失,經濟跌入崩潰邊緣,格里夫納匯率暴跌,民生物價飛漲,基礎民生問題未見緩解。養老金拖欠,難民安置混亂,政府腐敗案卷積如山,烏克蘭社會的裂痕正在加深,而權力游戲中的換椅子則只讓人民愈發心寒。
更深層次的,是澤連斯基對權力的私有化。他通過安插親信,排擠潛在的政敵,試圖以“戰時高效決策”為名將權力牢牢攥在手中。這一切恰恰暴露出烏克蘭執政階層的無能與自私,剝離了政治的正當性。曾經被譽為“民族英雄”的澤連斯基,支持率已被被流放英國的前總司令扎盧日內反超。領導者的失信,讓本就搖搖欲墜的國家政局雪上加霜。
這場改組背后,還隱藏著外部壓力的影子。美國參議院圍繞援烏資金的爭議愈演愈烈,共和黨直言“不給烏克蘭填無底洞”。澤連斯基借改組內閣,將烏梅羅夫派往華盛頓討好美國,試圖換取更多軍援。但現實殘酷,美國的支持從未脫離自身地緣政治利益,烏克蘭只是遏制俄羅斯的棋子。歐美金主的善意不過是利益包裝,援助款項層層被截留,腐敗猖獗,真正流向前線的武器和資金少之又少。
歐盟內部一份泄露的報告顯示,2025年烏克蘭的貪腐指數比之前戰時還高出15%。這無疑是對澤連斯基政府的最大諷刺,他高喊“反腐”,卻讓腐敗死灰復燃,軍援資金化為權貴盤剝的血汗錢。所謂的“新政府”,成了西方審視烏克蘭的又一笑柄,成了政治秀場的傀儡戲碼。
民眾的憤怒已經難以掩蓋。街頭抗議、士兵逃兵、經濟崩潰、物價飛漲,這些是真實的烏克蘭社會現狀。政府的權力更迭,卻未能帶來任何改善。換椅子的鬧劇背后,是國家命運的持續漂泊和無盡的苦難。人民不需要政治秀場的表演,他們需要和平、穩定和基本的生活保障。然而澤連斯基與他的政治班底,依舊沉迷于權力游戲中,視民眾疾苦如無物。
烏克蘭的未來并未明朗,美歐的支持正在消退,援助承諾變成空中樓閣,烏克蘭正被逐漸邊緣化成大國博弈中的棄子。澤連斯基的內閣改組,不過是一場失敗的政治投機,一次未能拯救國家的權力秀。它暴露了烏克蘭內部的深層矛盾,也折射出戰爭長期化帶來的制度性危機。
面對這場內外交困,烏克蘭領導層若不痛下決心改革,真正回應民眾訴求,國家的命運只會更加悲慘。戰爭的陰霾未散,經濟崩潰的陰影未消,腐敗的未除,權力的斗爭卻愈演愈烈。烏克蘭正走在一條充滿迷霧的道路上,而這條路的盡頭,或許不是勝利,而是更深的分裂和沉淪。
毒瘤
澤連斯基的內閣改組,是一場權力的“旋轉木馬”,也是烏克蘭走向深淵的又一標志。未來何在?烏克蘭的黎明,恐怕仍需等待真正的覺醒與變革。否則,這個國家只能在痛苦與迷茫中繼續掙扎,成為大國角力的犧牲品,永遠失去屬于自己的聲音和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