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那部抗日電視連續劇——《小兵張嘎》,現代人估計沒人熟了,但我們那幾代人還是耳熟能詳的,看著挺過癮的。
應該說,白洋淀當年就靠著這部片子火遍了全國,包括其中的嘎子等小伙伴和純樸的鄉親。
想當年,嘎子有多機靈?蘆葦里藏,水里面游,瞅準機會,就給小日本的車轱轆扎胎放氣,把那些鬼子折騰得夠嗆。
那時候的扎車胎,是抗日,是護家,是英雄行為,是保家衛國,渾身透著熱血正氣。
戰爭年代的白洋淀,是一片英雄輩出的紅土地,演繹出了多少傳奇的故事,成為多少人心中的英雄地標,讓中國人心向往之。
幾十年后,白洋淀再一次進入到我們的視野,更上一度上了熱搜。但這一次,比起上世紀抗日時期,那就差得不止一星半點了,其劇情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原來,自雄安新區建成之后,白洋淀跟著風光了起來。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想一睹曾經的英雄濕地的芳顏。
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旅游的極差體驗狠狠打了游客們的臉:游船強制消費,吃飯把客宰,工藝品賊貴,拍照要收費,廁所臟亂差……妥妥的不把游客當鄉親,當“龜田”!
最讓人糟心的是,要數扎胎了。曾經的“嘎子”一身正氣,現在的“嘎子”們,把游客當小日本,一言不合就扎車轱轆。
據稱游客來玩,由于沒選當地某些船家的船,回頭去取車時 —— 好家伙,四個車胎全被扎,還專挑側面下手,補都沒法補,只能現場買新的,不好意思,新胎還賊貴。
這波操作,與當年的嘎子真是天差地別,一邊英勇正氣,一邊惡霸地痞。對此,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當年嘎子扎鬼子,如今村民扎游客,這是把游客當‘龜田’?”
自事件發生后,這種吐槽聲就沒斷過,“白洋淀再出土匪”的說話不絕入耳。其實,到網上一搜,發現這種事情早已有之,甚至形成了一套產業鏈:車胎被扎是常事,油箱莫名空了也不新鮮,不買賬就想法子給你使絆子,好多年了,都沒改……
曾經風光優美、民風純樸的白洋淀,好端端的華北明珠,愣是被人搞出了“江湖險惡”的味道,誰還敢去?
現在的游客,出門旅個游,講究的是體驗感。本來,揣著好心情來,盼著看蘆葦蕩、聽水鳥叫,感知水鄉澤國的原汁原味。結果呢,沒聽你的安排,就偷偷扎胎,這哪是做生意?分明就是強買強賣、坐地為王,分明就是鬼子進村了嘛!
可憐見河北文旅天天喊——“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結果喊破了嗓子,被人幾個回合就把招牌給砸了。當地政府如果再不整治,這好端端的招牌,只怕會砸得稀碎。
這不,最近看到一些帖子,現在的白洋淀已呈現出了冷冷清清,也證實了一句老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長此以往,就算蘆葦長得再好、荷花再香,又有什么用?
趕緊行動,專項整治,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游客來是看風景的,不是來當 “龜田” 的,別把“嘎子”對付鬼子那點心思用錯人了,給“親人”們一個安心游玩的環境,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